郑丽文,到手的国民党主席的位子,恐怕要飞了! 明明一开始,局势是对她有利的。9月

地缘历史 2025-10-09 22:25:00

郑丽文,到手的国民党主席的位子,恐怕要飞了! 明明一开始,局势是对她有利的。9月中旬候选人登记一结束,她就被视为“最有胜算”的热门人选。   民调领先、黄复兴党部点头,甚至连不少基层党员都觉得:“就她了,能带国民党脱胎换骨的就是郑丽文。”   她的“敢冲”“敢讲”“要改革”的形象,正好切中了蓝营多年沉疴积弊下的集体焦虑。   但她高估了自己的“话语自由”,低估了深蓝的情绪底线。   10月4日那场政见会,她轻描淡写地说出要“拜访高市早苗”,还说什么“女性党主席要和女性领袖互动”,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外交操作。   可她忘了,高市早苗是怎么被整个中国社会定义的:极右翼、否认历史、挑战底线。   她以为自己讲的是“政党外交”,但基层听到的却是“亲日投靠”。   尤其是黄复兴系统,那些退伍将领、抗战遗属,听她提起高市的名字简直血压飙升。一位退役中将直言:“这不是外交,这是背祖!”   张亚中当场发难,说她“缺乏历史意识”,质问她“是否忘了国民党的抗日血脉”。   他的质疑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深蓝选民心中击中要害。   因为黄复兴党部之所以能成为“铁票仓”,正是因为他们记得国民党是靠着抗日才有今天的立党之基。   原本郑丽文靠着“改革派”的人设,在年轻党员和基层之中颇有号召力。但这次事件之后,她的人设彻底塌了。   不是因为她讲了什么新话,而是她讲了一句错话,而且错得太彻底。在蓝营,讲错话比做错事更致命。你可以贪污、可以懒政,但你不能认错祖宗。   支持她的黄复兴高层开始“集体沉默”。她曾倚重的军系大佬陆续转向,郝龙斌趁势而上。   毕竟他是郝伯村之子,本就有军系背景加持。再加上新北市长侯友宜也表态“支持熟悉体制者”,这话虽然没点名,但谁都知道是在暗挺郝龙斌。   而原本不起眼的张亚中则成了这场风暴中的最大黑马。   他的立场没有模糊空间:坚持统一、反对“去中国化”、不搞“蓝白合”,这让他在混乱中显得格外坚定。   许多原本摇摆的党员开始转向他,不是因为他更会选举,而是因为他更清楚自己是谁。   郑丽文想要“亲日开路”,结果却是“亲痛仇快”。   大陆舆论一开始还对她抱有期待,觉得她是“统派中的异类”,希望她用柔性语言重塑两岸对话可能。   但她这番对“靖国派”的示好,直接让大陆网民炸锅。有人直言:“这不是统派,这是投敌。”   国民党内部也陷入空前混乱。洪秀柱罕见发声,要求所有候选人就统一立场“说清楚、讲明白”,不准再打模糊仗。   这番话其实是冲着郑丽文来的,因为她从头到尾都在躲避这个问题。   她说自己“文化认同中国”,却又在政治操作上偏向“日美路线”,这种前后不一的态度,在蓝营看来就是“为了金主可以出卖信仰”。   更雪上加霜的是,有媒体翻出她过去几年拖欠党费的记录。200万新台币,直到要参选了才匆匆补缴。   这虽然不算违法,但却狠狠打击了她的“诚信形象”。党内有人私下嘲讽:“口口声声说要改革,先把自己账目清干净再说吧。”   她的危机并不是简单的“失言”,而是一次系统性的信任崩塌。她试图跨越深蓝与本土之间的裂痕,却用了最错误的方式。   她想做桥梁,结果成了导火索。国民党的路线问题再次被彻底撕开:是坚持统一?还是继续“不统不独”?是亲美亲日?还是回归传统抗战叙事?   这场主席选举,本以为只是几位老将的例行角力,现在却演变成一场意识形态大摊牌。   每一个候选人都不再只是为了“谁上谁下”,而是在为未来的路线做下注。   卢秀燕的影子也开始浮现,所有人都知道,不论谁当主席,最终都得为2028年的“真正王者”铺路。而郑丽文的“出局”,或许正是这场布局的第一步。   截至10月8日,民调已经清楚地给出答案。她的支持度在深蓝选民中一周内暴跌13%,整个选情从“稳赢”变成“危局”。   黄复兴党部开始倾向郝龙斌,甚至不排除部分军系“弃投保张”的可能性。这一局,她不是输在选票,而是败在历史与情感的交叉点。   国民党这场主席选举,最终会选出谁,没人能百分百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郑丽文已经失去了她曾握在手中的那张王牌。   她以为自己能靠“外交创意”打破僵局,结果却一脚踢翻了整个棋盘。

0 阅读:105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