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 在昨天(10月9日)泽圣(泽连斯基)豪言壮语“你让我停电,我就会让你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停电”之后。 乌克兰各地已遭到俄军四个波次小摩托(天竺葵自杀无人机)大军的打击。目前,还没有任何停歇的迹象,恐怕还有五六七八九个波次,甚至更多波次的打击。 最先传来爆炸声的是基辅的TTP-6设施,这座关键的能源枢纽在无人机的轰鸣声中陷入一片火海,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紧接着,基辅大部分地区的电力供应就中断了,街道上的红绿灯熄灭,高层建筑的电梯悬停在楼层之间,医院不得不紧急启动备用发电机维持重症监护室的运转。 而在基辅郊区的布罗瓦里,情况更加惨烈,当地的能源设施和部分居民区遭到集中打击。 第聂伯罗彼得洛夫斯克的普里德涅普罗夫斯卡热电厂也没能逃过一劫,俄军的无人机精准命中了厂区的关键设备,巨大的爆炸声后,这座为整个城市提供主要电力的热电厂彻底瘫痪。 熟悉俄乌冲突的人都知道,“天竺葵”自杀无人机虽然被戏称为“小摩托”,但威力可不小。 这种无人机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而且飞行高度低、速度慢,很难被常规防空系统完全拦截。 早在10月5日,俄军就曾使用过约500架攻击型无人机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袭击,当时就造成了多人伤亡和基础设施损毁。 如今面对泽连斯基的挑衅,俄军更是把这种“蜂群战术”发挥到了极致,一波接一波的无人机攻击让乌克兰的防空系统疲于奔命,根本顾不过来所有的目标。 更要命的是,乌克兰的电力结构本身就存在严重的脆弱性。冲突爆发前,乌克兰的电力供应55%依赖核电,30%依赖火电,主要依靠顿巴斯地区的煤炭和扎波罗热核电站的稳定运行。 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冲突,很多能源设施早就已是伤痕累累,3月份的时候,俄军一轮空袭就导致乌克兰全国超过2/3的发电能力瘫痪。 现在再经过这几波集中打击,本就岌岌可危的电力系统更是雪上加霜。国际能源署之前就有报告显示,冲突以来乌克兰供暖季的医院、学校经常因为电力短缺陷入瘫痪,居民被迫在黑市高价购买柴油发电机,电价已经飙涨到了冲突前的5倍。 电力短缺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迅速蔓延。乌克兰的军工企业因为缺电难以正常生产炮弹和无人机,泽连斯基自己之前也坦言“没有电力,无人机和炮弹都是废铁”。 现在这种情况,无疑是给本就紧张的前线补给雪上加霜。普通民众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随着冬季的临近,气温越来越低,没有电力就意味着没有供暖,很多家庭可能要在寒冷中度过这个冬天。 能源设施是现代文明的“生命线”,一旦遭到大规模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俄军的打击还在继续,乌克兰各地的防空警报此起彼伏,人们不知道下一个被击中的会是哪里,只能在恐惧中等待。 说起来,冲突双方在能源设施上的博弈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俄罗斯作为全球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石油日均出口量达200万桶,能源出口贡献了全国约40%的财政收入。 虽然俄方没有公布因乌军袭击造成的能源基础设施损失数据,但之前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导致俄罗斯边境炼油厂爆炸的新闻也屡见不鲜,汽油出口禁令、卢布汇率波动等都暴露出其能源供给的脆弱性。 而乌克兰对能源的依赖则更加直接,毕竟民生和军工都离不开电力,一旦电力系统崩溃,整个国家的运转都将陷入停滞。 现在回过头来看泽连斯基10月9日的那番豪言壮语,更像是一种无力的宣泄。想要通过放狠话来震慑对手,结果却引来了更猛烈的报复,让本国的能源设施和民众生活遭受重创。 这种“嘴硬吃亏”的现实,或许能让乌克兰当局冷静下来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对国家和人民最有利的。 毕竟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领导人的狠话,而是稳定的电力、温暖的房间和安全的生活环境。而目前看来,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在俄军一波又一波的无人机打击下,正在变得越来越遥远。
就在刚刚乌克兰首都基辅让俄军炸“黑”了如果没记错,就在几个小时之前,泽连斯基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