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10月5日14:02,泉州石狮某小区,监控里这一声后脑勺着地的闷响,一个

喵柚时光笔记 2025-10-10 19:01:04

“砰!”10月5日14:02,泉州石狮某小区,监控里这一声后脑勺着地的闷响,一个300斤壮汉,先扇女人,再拎小女孩的头发把她像布娃娃一样甩向地砖,孩子当场抽搐。 很多人把焦点放在“他为什么那么冲动”。家暴不是情绪失控,而是精准控制。 目标精准只打“能打赢”的:女子、幼童。 先关门让孩子“清场”,再打女人,最后摔女孩,整套流程不超过90秒,像排练过。 “听说二婚,女方带过来的女儿”,仿佛一句“非亲生”就能让暴力降价。 很多人心里,非血缘=非自己人=可以“教训”。 当“继父”身份被放大,舆论悄悄给暴力分了级: 亲爹打——“教育方式过激”; 继父打——“果然后爸”。 这种“血统折扣”正是传统文化最隐蔽的漏洞:孩子被物化为“血脉延续”,而非独立生命。 妇联回应:“已第一时间介入,双方关系待通报”。 制度回答永远“走程序”,可孩子后脑勺等不了程序。 《反家暴法》第23条明确:对未成年人施暴可直接吊销监护人资格。但截至目前,警方尚未发布立案通报。 暴力一旦开始,就不是家庭问题,而是公共安全问题。 沉默一旦成为习惯,拳头就会升级为菜刀。 ‘家’字上面那一点,变成受害者头上的血迹。 勇敢报警、固定证据、申请人身保护令。 家,不该是法外之地; 家暴不是家丑,是犯罪; 犯罪不分室内室外。 孩子,更不是父母情绪的沙包。 暴力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你报警,我作证, 你呼救,我出声, 让‘家庭’回归温暖, 让‘暴力’滚出户口本。 [原创文章,图源网络]

0 阅读:73
喵柚时光笔记

喵柚时光笔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