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10月5日,河南洛阳,男子一家三口住民宿,临走时,将民宿一只价值350

韫晓生 2025-10-10 20:36:40

[中国赞]10月5日,河南洛阳,男子一家三口住民宿,临走时,将民宿一只价值3500元的猫偷走,老板发现后联系男子却被拉黑,一怒之下报了警,没想到,男子让老板去高速口接猫,接下来,男子一句话给人气无语了!网友:上梁不正下梁歪。   (信源:文登融媒——住客退房时将民宿小猫装袋偷走,被抓包后辩称“孩子喜欢”)   河南洛阳一间民宿的监控画面,记录下了令人齿冷的一幕:一家三口办理退房时,男子趁民宿主人马女士不备,悄悄将一只小猫塞进随身包中,妻子在旁张望掩护,孩子则站在门口等待,三人默契配合后匆匆离开。   谁也没想到,这场看似临时起意的 “顺手牵羊”,背后藏着家长对孩子最糟糕的 “言传身教”。   事情要从马女士的寻猫焦虑说起。这只陪伴她近两年的小猫,是她花 3500 元精心挑选的伙伴,平日温顺黏人,从不会长时间离家。   那天房客退房后,猫突然没了踪影,起初她以为只是猫咪溜出去玩耍,直到夜幕降临仍不见踪影,才慌忙贴出寻猫启事,调看监控后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 偷猫的正是登记入住的王姓一家三口。   更让人气愤的是后续的拉扯。马女士按登记电话联系对方,听筒里的忙音和随后的拉黑提示,印证了这家人的蓄意为之。微信添加被拒后,她只能带着监控录像报警。   民警通过身份信息找到王姓男子时,其妻子还在百般抵赖,直到监控画面摆在面前,才支支吾吾抛出 “孩子喜欢,想带回去当宠物” 的借口。   当被要求送回猫时,男子竟提出让马女士去高速口接应的荒唐要求,最终在民警反复沟通下,才由亲戚将猫送到派出所。而这场持续数日的折腾,只换来 200 元的赔偿。   这起看似不大的纠纷,却戳中了无数网友的痛点。有网友直言:“3500 元的猫养了两年,是家人一样的存在,这家人偷的时候算得清清楚楚,被抓了就拿孩子当挡箭牌。”更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明明是成年人的贪婪和侥幸,偏要包装成‘为孩子’,这种谎言比偷猫本身更可怕。”   从法律层面看,这家人的行为绝非 “孩子喜欢” 就能轻飘飘带过。根据司法实践,宠物通常被认定为有主财物,公然将他人实际支配的宠物带走,已具备盗窃行为的构成要件。   虽然 200 元的赔偿与猫的实际价值相去甚远,但这种行为已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若宠物价值经鉴定达到 “数额较大” 标准,甚至可能触犯刑法。   上海曾发生过男子捡走柯尔鸭炖汤赔偿 8000 元的案例,正是因为故意灭失他人财产需承担相应责任,而洛阳这起事件中,偷猫者的主观恶意更甚,赔偿却显得敷衍潦草。   比法律追责更需警惕的,是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扭曲影响。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言行潜移默化塑造孩子价值观。若偷东西被包装成“满足孩子心愿”,被发现后撒谎抵赖、拉黑逃避,孩子会认为“规则可无视”“错误能掩盖”。   正如网友所说,7岁孩子摔死偷来的狗,根源在家长总说“孩子不懂事”,如今纵容偷猫,未来可能纵容更大错误。   更讽刺的是,拿孩子当 “筏子” 的家长,最终透支的是自己的信誉。王姓夫妇或许以为 “孩子喜欢” 是万能借口,却忘了这种说辞在证据面前不堪一击。从蓄意偷窃到拉黑逃避,再到提出荒唐要求,每一步都暴露了成年人的无德与无责。   这只小猫的失而复得,是幸运的,但类似的教育悲剧仍在不断上演。当家长把 “孩子喜欢” 当成突破底线的理由,把撒谎逃避当成解决问题的手段,其实是在亲手摧毁孩子的是非观。家庭教育的核心从来不是满足物质欲望,而是教会孩子明辨对错、承担责任。   200 元的赔偿或许能了结这起纠纷,但留给孩子的影响可能伴随一生。那些被当作 “遮羞布” 的孩子,终会在某个时刻明白,父母所谓的 “爱”,不过是包裹着自私与侥幸的毒药。而那些拿孩子当借口的家长,也早晚会发现,失去信誉的代价,远比 200 元沉重得多。

0 阅读:49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