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40年,我发现很多家长都忽略了抽动症孩子的这个关键特征! 我常遇到家长困惑:“孩子爱眨眼、耸肩,我骂也纠正了,怎么反而更重?是不是故意作对?” 其实家长忽略了关键——抽动本质是肝风内动,情绪波动、环境刺激都是“吹起肝风”的诱因,不是孩子捣乱,是身体控制不住的反应。 家长总盯着小动作,却没留意:孩子考试前肝风易窜、抽动加重;被批评后肝气郁结、添新动作;甚至衣服标签磨皮肤、饭菜太辣,都可能让肝风更燥。 今天结合“肝风内动”,帮家长看懂孩子。 01情绪波动,肝风冒头:非任性,是肝气易躁 孩子“肝常有余”,肝气本就易躁动,再伴心脾两虚,气血养不住心神,一点情绪波动(紧张、委屈)都会让肝气盛化为肝风,带动眼、肩抽动。 我接诊的8岁女孩,平时偶尔挤眼,钢琴考级前因怕考不好紧张,挤眼、耸肩、清嗓子全来了。 妈妈误以为孩子装病责骂,孩子哭一夜后肝风更烈,抽动更重 —— 情绪压力成了助长风势的柴火。 02环境变化,肝风反复:非难适应,是肝风易扰 环境细微变化也会搅乱肝风,如家里来客人、换老师,甚至电视声大、衣服磨皮肤,都可能加重抽动。孩子感官敏锐,外界刺激让肝气难稳,肝风一动,抽动自然反复。 6岁男孩在幼儿园抽动不明显,到奶奶家因电视声大,肝气不宁、肝风上扰喉咙,频繁清嗓子。家长起初误解是环境不干净,后来才知是声音刺激搅动肝风。 03越被提醒,肝风越烈:非故意,是紧张添风势 家长总忍不住提醒“别眨”“别耸肩”,却不知越提醒孩子越紧张,肝气更郁、肝风更盛,形成 “提醒 — 紧张 — 肝风烈 — 抽动重” 的循环。 7 岁男孩本偶尔耸肩,妈妈每天提醒还让他对镜练习“不耸肩”,一月后孩子不仅耸肩更频,还添歪头动作,甚至不敢出门 ——好心纠正成了助长肝风的推手。 04看懂肝风,才是帮孩子 了解关键后,家长要跳出“纠正动作”误区: 少指责多疏肝:孩子抽动时别批评,轻抱说“妈妈懂你不是故意的”,帮孩子放松; 避刺激稳肝风:考试前说“尽力就好”,新环境陪孩子适应,穿宽松无标签衣服; 帮孩子平肝气:每天15分钟陪孩子聊天、玩积木,疏解情绪,肝气顺则肝风平。 从医40年,我见太多孩子在家长理解下,肝气渐顺、肝风平息。抽动不是洪水猛兽,看懂肝风内动本质,少焦虑多耐心,孩子定能慢慢摆脱困扰。
不扫兴的家长真是太酷了
【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