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NPC:东施效颦,还是青出于蓝?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河南万岁山景区的数据是: 接待游客77.30万人次,综合收入690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分别增长13.35%、9.79%; 今年上半年数据,万岁山武侠城实现入园人次1024.2万,较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39.33%;实现综合营收6.04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162%。每日平均入园人次超5万,每日平均营收超300万元。 注意,这还是景区的收入。按照一张万岁山门票玩三天,77万次除以三,就是20万人;1024万除以3,就是300万人。 这20万人,300万人,带来的住宿餐饮,带动的就业岗位,最终形成的营收还未统计。 万岁山景区何以在景区,尤其是多地仿古景区经营惨淡,乃至巨亏的情况下,鹤立鸡群? 无他,万岁山的NP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吕婆婆、王大人。。这些网络顶流聚集了巨大流量,而其他1000多位NPC尽职尽责的演职人员,又给了游客超出期待的丰富体验。。。 万岁山的成功给了其他景区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比如,厦门今年一新开景区,因为有关注过相关视频,于是推送了非常多的该景区NPC的内容,特别是直播推送,也点进去看过几次,常常都是个位数的人数。 个人观点:万岁山的景区NPC,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是十年沉淀,这个沉淀过程,很关键一点是打造了一个优秀的管理运营团队。 诞生出顶流的NPC是团队实力的结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一个优秀的团队: 第一 不被流量裹挟——能真正去挖掘客户的需求,依据客户的需求去挖掘、培养、塑造NPC,而不是三分钟热度; 第二 不会竭泽而渔——出现一个流量就过度消费,而不注重分流,试错,去培育下一个新流量; 第三 重点的不是NPC,而是情绪——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客户不是因为NPC优秀而热爱,客户是因为情绪释放而热爱。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景区NPC最后是东施效颦,还是青出于蓝? 关键在于运营团队能否真正去挖掘客户的需求从而塑造让游客热于打卡的内容,而不要把NPC的能力不足、执行不到位作为运营团队甩锅的工具。
旅游真的要趁年轻吗?
【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