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巴基斯坦用资源换钱,与美国签署5亿美元稀土协议,没想到我国率先出台技术管

洞察观史 2025-10-13 13:48:07

[浮云]巴基斯坦用资源换钱,与美国签署5亿美元稀土协议,没想到我国率先出台技术管制新规。 2025 年 9 月 8 日,华盛顿的签约仪式上,巴基斯坦总理谢巴兹・谢里夫和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亲自站台,跟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签下了两份合作备忘录。这份价值 5 亿美元的协议,盯上的是巴基斯坦地下的宝贝 —— 稀土等战略金属。 没等外界反应过来,10 月初,巴基斯坦帕斯尼港就驶出了一艘货轮,第一批稀土矿、锑和铜精矿直接运往美国东海岸。对巴基斯坦来说,这笔钱来得太是时候了。 这个国家外债已经堆到 1300 亿美元,外汇储备好几次跌到危险线,连进口物资都快供不上了,5 亿美元简直是 “救命钱”。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哈瓦贾・阿西夫在议会里说得直白,这合作就是为了缓解财政压力,还特意在协议里留了后手,允许第三方企业加入,到期也能收回开采权,不想把自己绑死。 美国这边打得又是另一套算盘。他们一直想摆脱对东方大国的稀土依赖,毕竟这玩意儿太关键了 —— 一架 F-35 战机得用 420 公斤稀土,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更是要 4 吨,手机、电动车电池这些民用产品也离不开它。 找巴基斯坦,美国是看中了它的潜力。巴基斯坦的矿产资源估算价值高达 6 万亿美元,主要藏在俾路支省和开伯尔 - 普什图省,2024 年山达克铜矿单年出口就赚了 8 亿多美元。 加上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内政部 8 月刚更新关键矿产名单,把铜和银都加了进去,强调这关乎国家安全。美国战略金属公司 CEO 斯泰西・哈斯蒂说这是 “新章节的开始”,说白了就是想把巴基斯坦变成自己的资源供应点。 就在美巴双方以为各取所需的时候,10 月 9 日,东方大国商务部甩出了一份公告,直接给这桩合作泼了盆冷水。 公告里明明白白写着,稀土开采、冶炼分离、磁材制造这些核心技术,还有生产线的装配、调试、维护技术,未经许可都不能出口。 更严的是,就算是出口非管制的东西,只要知道对方是用来搞稀土加工的,也得申请许可,不然就违法。 这一下,美国的如意算盘算是打空了。他们本来以为拿美元买走资源就行,压根没想过技术这道坎迈不过去。 美国不是没试过找替代方案。之前找过蒙古、缅甸,要么储量不够,要么政局不稳;找格陵兰岛,极寒天气每天只能开工半天,成本高得吓人。 澳大利亚砸了 10 亿美元搞精炼,结果还是没竞争力。这次找巴基斯坦,本以为能成,没想到忽略了技术命脉捏在别人手里。 更尴尬的是,巴基斯坦的稀土以轻稀土为主,美国军工急需的镝、铽这些重稀土,全球 98% 以上都来自东方大国,巴基斯坦根本没有。 巴基斯坦这边也犯了糊涂,没搞懂稀土行业的规矩 —— 不是有矿就值钱,能加工才是关键。它自己开采成本比东方大国高 42%,还没有那种能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原地浸矿技术。 国内对这事儿的反应也分裂。伊姆兰・汗的正义运动党 9 月 15 号就集会质疑,说协议不透明,给地方居民的补偿不够。 政府说能创造就业、搞技术转移,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美国从来不会随便把核心技术交出去。历史上那么多资源合作,美国总是以 “保密” 为由留一手,巴基斯坦最后可能还是只能卖原料,所谓的 “产业升级” 说不定就是空话。 再往深了想,巴基斯坦其实没必要这么着急。中巴经济走廊一直是它的经济支柱,中国五矿早就持有山达克铜金矿的开采权,中国电建也在参与锂矿勘探。 要是因为跟美国的合作影响了和东方大国的关系,丢了长期的基建和技术支持,就得不偿失了。美国承诺的加工厂要到 2026 年才计划建厂,就算顺利,俾路支省的矿也得 2028 年才能投产,远赶不上美国 “2030 年自主” 的目标,到时候巴基斯坦的资源能不能卖上价都是未知数。 巴基斯坦拿短期的 “救命钱” 赌长期的资源价值,显然没算明白这笔账。没有加工技术,手里的稀土只会越来越 “不值钱”,最后可能落得 “卖不动、用不了” 的下场。 巴美之间 5 亿美元的稀土协议,看似是 “各取所需” 的交易,实则暴露了美国技术短板下的战略焦虑,也折射出巴基斯坦急于解困的短视。 对巴基斯坦来说,与其抱着 “赚快钱” 的心态押注单一合作,不如深耕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借助成熟的技术支持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而美国想要摆脱依赖,光靠花钱买矿没用,踏踏实实地搞技术研发才是正途。在全球产业链深度绑定的今天,搞 “脱钩断链” 注定行不通,唯有合作共赢才能让资源真正产生价值。 (主要信源:枢密院十号——巴基斯坦挖中国稀土的墙角?若属实太不应该!)

0 阅读:35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