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又在南海打赢电子战!9.3阅兵新装备取得战果,外国侦察机受骗上当 11日,香港《南华早报》援引内地军事杂志《兵工科技》的一篇文章报道称,近日,解放军电子战部队成功利用一套车载系统,在南海制造了一个高度逼真的“虚拟雷达信号”,诱导一架外国侦察机偏离航向,飞往了错误座标,追踪一个并不存在的航母战斗群。 这套立了功的装备藏得挺深,名字到现在还是机密,但看外形就是装在吉普车上的小型系统,可千万别被它的“低调”骗了。传统电子战装备又笨又重,部署起来又慢又麻烦,可这套装备部署速度只需要传统系统的20%,往南海岛礁随便哪个角落一停,马上就能开工。 更关键的是它的“战斗力”,单套系统的能量密度比传统平台高20倍,覆盖范围能顶得上50套旧式干扰器,最远能把信号传到300公里开外,这就意味着从西沙到南沙的大片海域,都在它的掌控里。 它最绝的本事是“以假乱真”的模拟能力,能精准模仿航空母舰、两栖登陆舰这些大型船的雷达回波,就像在电磁空间里造了艘“幽灵航母”。 而且这套系统不只会“造假”,还把讯号拦截、频率侦测和频谱监测的本事全集成了,敌方雷达刚打开,它几秒钟内就能锁定信号从哪儿来,紧接着就能压制干扰。 更智能的是它里面装了“频率指纹库”,能自动识别对手装备的电磁特征,就像认识敌人的“身份证”一样,专门有针对性地发虚假情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干扰了,简直是电磁空间的“黑客攻击”,10年前这还只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 能逼得解放军亮出这手绝活,根本原因是外国军机在南海的侦察活动就没断过。 这些年美军侦察机在南海飞的次数一年比一年多,2022年就出动了600多架次,2023年陆基大型侦察机更是到了约1000架次,有时候还关了信号、冒用其他国家民航的识别码搞偷偷侦察,说白了就是把南海当成自家的“情报后花园”。 之前美军的P-8A反潜侦察机、RC-135电子侦察机老往跟前凑,甚至有一次飞到离广东沿岸不到110公里的地方,这种高强度的军事挑衅,早就给地区安全埋了隐患。 以前应对这种侦察,要么是派战机飞上去拦着,要么用传统干扰器压着对方的信号,而这次用虚拟雷达信号诱导敌机偏离航向,是更高级的应对法子。 对比下其他国家的电子战装备就能看出差距,俄罗斯的“克拉苏卡4”电子战车,虽说干扰距离能到300公里,可它用的还是老掉牙的抛物面天线,解放军这套系统用的是有源相控阵天线,扫描速度、处理多个目标的能力都比它强多了,再加上有氮化镓器件帮忙,性能优势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种“不接触、非对抗”的处理方式,既没引发直接冲突,又精准打破了敌方的侦察想法,称得上是维护南海主权的“巧办法”。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套装备可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子货,早在9.3阅兵就已经公开亮相了,现在能在实战中打出战果,说明已经有了成熟的作战能力。虽说现在还没在全军都用上,只部署在南海这些关键地方,可这已经足够改变这一片电磁战场的平衡了。 在台湾海峡、南海这些战略要地,这种电子战能力能有效糊弄敌方对战场的判断,让他们没法准确知道咱们的船、战机都部署在哪儿,从根上削弱了其他国家的情报优势。 说到底,这次电子战赢了不是偶然,是解放军这些年在电子对抗领域下功夫研究的结果。面对外国军机一次次的抵近挑衅,我们没被动应付,而是靠技术创新建了一道看不见的“电磁屏障”。 这既不是显摆武力,也不是主动找事,而是对国家主权最直接的保护——南海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任何想在这儿偷偷搞情报、惹事的行为,肯定都会被精准反击。 那架被骗得晕头转向的侦察机就是最好的证明,解放军有足够的能力、足够的智慧,守好每一寸海疆的安全。
为了追赶中国的“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美俄在匆忙之下都拿出自己的“作品”。而
【17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