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当时汉中蜀军不满三万,因此就有人提议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以待援军,而汉中主将王平却否决了这个提议,据理力争道:这样做是行不通的。 王平本是巴西宕渠人,早年混在曹操手下当小军官,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打汉中,定军山一仗他部下败了,人也被蜀军抓了。换别人兴许就完了,王平倒好,直接投了刘备。刘备一看这人老实巴交,办事靠谱,就封他牙门将兼裨将军,让他管原队人马。王平天天盯着士兵练兵,修兵器,营里头井井有条。 刘备走后,诸葛亮接手蜀汉大局,这位丞相眼光毒辣,觉得王平这人稳当,慢慢给他加担子。先是调到成都巡边防,王平骑马沿渭水走,记下关隘地势,画图上报,诸葛亮一看靠谱,升他中郎将,带两千兵守葭萌关。 嘉禾三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祁山,王平跟队当先锋。诸葛亮叮嘱街亭是关键,得在道口设防堵魏军。可马谡接手后,脑子一热,带主力上南山高地屯兵。王平劝不住,只能领一千人自己在山下平原挖壕沟,立栅栏,帮着遥相呼应。结果张郃一来,五万魏兵围山断水,蜀军上头没水喝,乱成一锅粥,马谡只好扔阵地突围。 王平在下头掩护,挡住追兵,张郃怕中计没敢死咬。回祁山大营,诸葛亮查账,马谡不听话被砍了,王平护军有功,封讨寇将军,管五部兵马,从此在蜀汉军里站稳脚跟。 到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王平就成了蜀汉北线顶梁柱。 转眼延熙七年,曹爽这小子坐不住了。他是曹真侄子,仗着权势大,野心不小,总想捞军功压司马懿一头。曹魏内部乱糟糟,曹爽拉夏侯玄当征西将军,郭淮打前锋,集步骑十万多,从骆谷道杀向汉中。蜀汉情报一到成都,刘禅慌神,汉中守军两万九千,王平一看地图,头皮发麻。 手下将领急了眼,有人拍桌子说,敌多我少,干脆撤出阳平等关,退汉乐二城,死守城墙等成都援军。 王平不干,他指着地图算账:汉中到涪城一千多里,援军跑断腿也赶不上。曹爽占了关隘,就能高踞山头,卡住补给线,蜀军就彻底被动。他当机立断,派刘敏、杜祺带精锐先抢兴势山,自己领主力后堵。兴势这地方,山脊窄,谷道险,魏军人多也施展不开,王平算准了这个理儿。 曹爽大军推进几百里,进了谷口,热浪滚滚,士兵牛羊渴死一大片,粮道拉老长,羌人关中民夫运米赶不及,路上牛马倒毙,瘟疫还跟着来,死人上万。 王平这边,蜀军层层设防,壕沟寨障一拉,魏先锋冲不动。郭淮试着强攻,蜀弓箭手射得准,魏兵前排倒一片,后头挤成麻花。曹爽派胡遵绕侧,王平早埋伏好,杜祺小队侧击,魏阵脚就乱了。蜀援军从后头赶到,王平压主力上去,魏军补给跟不上,士气崩盘,曹爽一看不对劲,赶紧收兵,扔下辎重跑路。 这仗打下来,蜀汉北境稳了,王平封阳平亭侯,汉中门户没丢。 王平这仗不光救了蜀汉一时,还续了命好几年。他继续守汉中,和马忠、邓芝分头把关,三人齐心,蜀边境太平了二十来年。 延熙八年,魏小股来骚扰,王平派哨骑出击,俘人审问,防线滴水不漏。 马忠南边管夷族,邓芝江阳布防,三将书信来往,蜀补给顺溜。王平不识字,但诸葛亮看重他,就因为这人靠谱,不玩虚的。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王平这种老将就是宝贝,帮着顶住了曹魏一波波攻势。 可惜好景不长,延熙十一年,王平病倒了,七十多岁,积劳成疾,在汉中去了。朝廷追赠安汉侯,他儿子王训接爵,管点军务,但架不住蜀汉内耗。 姜维接棒北伐,景耀四年丢了好地,魏钟会大举来犯,汉中守将换人,防线松了。 景耀六年,邓艾偷渡阴平小道,直奔成都,姜维退剑阁挡不住,刘禅一看城破,开门投降,蜀汉就这么灭了。 王平走后,北门户大开,魏军长驱直入,这也说明,蜀汉光靠一两个将领,终究顶不住大局。说到底,三国这摊子事儿,人才、后勤、地势缺一不可,王平续命二十年,已是奇迹。
226年,魏文帝曹丕重病垂危,临死前他声嘶力竭喊道:“我要见母亲,我要见母亲。”
【2评论】【12点赞】
石林雪
诸葛亮丞相眼光毒辣,调王平到成都巡边防,王平骑马沿渭水走?话说渭水发源于甘肃渭源,流经天水、宝鸡、咸阳、长安,于潼关汇入黄河。王平这可是真正的千里走单骑,一人骑遍曹魏腹地巡成都边防,还记下关隘地势,画图上报,真乃神将也![哭笑不得][哭笑不得][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