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议员发癫了,阿斯麦卖给中国芯片设备,损害美国利益。美国这些白痴,军用级别的芯片,十四纳米基本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军事装备的需求了,我们自制就可以了。必竞芯片越小,商业价值越高,但军用芯片,还是对稳定性和极端温度条件要求更高,显然并不是芯片越小越好。美国以前把大豆卖给中国,威胁了美国国家安全,现在美国大豆中国不买还是威胁了美国安全。欧美国家这些党派政客就象骗吃骗喝的小流氓,故意夸大事实驳人眼球,真把自己当世界警察了,自己国家政府都关门了,还瞎操心中国 美国那些议员跳出来嚷嚷阿斯麦卖设备损害他们利益,本质上就是没搞懂军用芯片和商用芯片的门道,纯属拿着放大镜找存在感。 商用芯片追着5纳米、3纳米跑是因为手机、电脑这些小玩意儿要省空间、提性能,芯片越小越能塞更多晶体管,玩游戏不卡顿、续航更持久,商业价值自然水涨船高,但军用芯片压根不吃这一套,它讲究的是“稳”字当头,哪怕个头大一点、速度慢一点,只要能在极端环境下扛住折腾就行。 民用芯片的工作温度大多就0到70摄氏度,夏天放车里晒一会儿都可能罢工,可军用芯片得经得住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像沙漠里的坦克引擎旁温度能飙到上百度,极地的雷达站得扛住零下几十度的严寒,要是芯片扛不住这波动,导弹可能算不准目标,战机雷达可能突然黑屏,整个装备直接歇菜。 有数据显示,军用级芯片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普遍在-55℃到125℃,咱们的龙芯GSC328X甚至能适应-60℃至105℃的环境,比工业级标准还高一大截,这可不是先进制程能堆出来的本事。 更有意思的是,连美军自己的高端装备都没在制程上较劲。号称全球最强的F-22隐形战斗机,机载电脑用的还是上世纪90年代的PowerPC芯片,制程放在现在看就是“古董级”,但丝毫不影响它执行复杂空战任务。 F-35升级前的中心电脑芯片制程是90纳米,运算速度还没普通家用电脑快,可照样能支撑起全身的传感设备。 俄罗斯更直接,国内最大芯片制造商只能量产65纳米芯片,可这并不妨碍他们造出S-350防空导弹,其雷达控制舱的CPU每秒只需要运算几亿次,就能精准算出目标的高度、速度和方位,比家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低了一个数量级,却足够满足作战需求。 这就说明,军用芯片的核心不是“小”,而是“可靠”加“适配”,14纳米制程早就摸到了军用需求的天花板。 咱们在这方面早就实现了自主化,中芯国际的14纳米工艺量产多年,良率和产能都稳步提升,商务部的公告里提到对14纳米及以下芯片相关出口实施限制,反过来也说明咱们已经彻底攻克了这项技术。 去年天舟九号货运飞船送进太空的华为擎云电脑,搭载的就是14纳米的麒麟9000C芯片,能在-20℃至85℃的太空环境下稳定运行,抗辐射能力比国际空间站同类设备提升40%,数据处理速度达到32TOPS,把空间站的实验数据处理、设备调控任务扛得稳稳的,成本还比国外设备低60%。 在导弹领域,咱们的14纳米技术更是玩出了“白菜化”的水平,最新的低成本光纤陀螺仪就用14纳米成熟制程量产,这玩意儿是导弹的“眼睛”,以前要饭碗那么大,现在缩小到米粒级别,只有原来的1/12,精度反而提高了30%。 借助光刻技术,一次能在单个晶圆上加工成百上千个光子芯片,成本直接降下来,连印度媒体都不得不承认,这技术全球只有中美掌握,咱们和美国的差距也就两年。 更关键的是,生产这种芯片用的248纳米DUV光刻技术早就实现国产化,根本不用依赖欧美那些先进设备,美国政客盯着阿斯麦的设备喊口号,纯粹是找错了靶子。 再看美国自己的操作,简直是双标到极致。以前把大豆卖给中国时赚得盆满钵满,从没说过威胁安全,等中国不买了,反而倒打一耙说影响他们国家安全。 现在对芯片设备故技重施,可他们自己的军工企业早就离不开成熟制程芯片,美国国防部采购的芯片里,超过80%是28纳米及以上的成熟制程,连“哨兵”洲际导弹的制导系统都还在等台积电的28纳米芯片,而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的进度慢得要命,工人把无尘服穿出了沙滩裤的松弛感。 反观咱们,从卫星到导弹,从地面装备到太空设备,14纳米及以上成熟制程芯片已经形成完整的国产产业链,东风系列导弹用的28纳米抗辐照芯片早就打通了“设计-制造-封装”全流程,根本不愁供应。 这些欧美政客说白了就是一群骗选票的主,自己国家政府动不动就关门,债务危机一堆,却整天盯着中国的设备采购瞎操心。 他们故意混淆军用和商用芯片的区别,把商用赛道的竞争逻辑套到军用上,无非是想制造“中国技术落后”的假象,骗骗不了解情况的民众。 可事实就摆在这里,14纳米芯片够咱们的军用装备用得舒舒服服,而且完全能自己造,他们再怎么嚷嚷,也改变不了这个基本事实,说白了就是瞎折腾。
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
【2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