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软件工程师的失业困境:从“月薪两万底线”到“交社保就干”仍无人问津 老公今年55岁,当了半辈子软件工程师,50岁那年公司优化裁员,他的职业生涯突然拐了个急弯,此后的经历像一场不断向下的滑坡。 下岗初期,他心气一点没降。坐在电脑前敲了二十多年代码,参与过不少核心项目,他总觉得“经验就是资本”,找工作时把月薪两万设为底线,低于这个数的面试都懒得去。可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大厂卡年龄,35岁以上基本不考虑;小公司虽愿面谈,却总嫌他“对新技术的接受速度慢”“加班扛不住”。 没办法,他只能降低预期,可接下来的几年更难熬。短短四年里,他换了十多家小公司,每一家都干不长久:有的项目黄得快,公司直接解散;有的要求996,他常年加班熬出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高血压根本扛不住;还有的嫌他“性价比低”,悄悄把月薪压到一万五、一万,最后甚至只剩八千。 到后来,他彻底放低姿态,跟招聘方说“只要给交社保,每月几千块也干”,可还是没人要。HR的话很直白:“您这年纪,培养成本高,万一身体出问题,公司担不起风险。”这句话像根刺,彻底扎灭了他找工作的念头。 现在他彻底躺平了。想找个体面的技术活,年龄是硬伤;想跟小区里的师傅学做装修、搬货,干了两天就腰酸背痛——常年久坐敲代码,他的体力早就比不上工地上的农民工。前阵子老公表哥来家里,人家快60岁了,在上海干建筑零活,每年过年都能带回家十多万,对比之下,老公只能默默叹气。 幸好我们年轻时没乱花钱,在房价还没涨太高时买了房,还攒下些积蓄。现在省着点花,每月只扣房贷和基本开销,撑到他60岁领养老金应该没问题。只是偶尔翻到他以前拿项目奖金时的照片,再看他现在对着电脑发呆的样子,总忍不住感慨:在中年失业的困境里,知识分子的“经验”,有时真的比不上一身能扛活的力气。
我太后悔了!我原本打算开始买社保了,可是我舅妈在社保局工作6年,她的话我得信,
【23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