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博主为了拍一张照片,居然调用了一颗卫星?空军看到后指示该发表,向你致敬! 9月的卫星图像里,新疆哈密戈壁滩上的五个巨型大字格外扎眼。 “为人民服务”每个字都有篮球场那么大,在苍茫天地间泛着黑石的哑光。 可谁也没料到,“人”与“民”之间那片本该平整的黑石地面,竟布满了像伤疤一样的车辙圆圈,最深的沟壑能把手指没到掌根。 这处扛过40年风沙的地标,没败给自然,却遭了人为的糟蹋。 让这道“伤疤”被看见的,是南方博主“略靠谱旅社”。 9月12日,他在卫星地图上偶然发现这个奇特地标,一时好奇便驱车出发。 2221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六天,高速爆胎、车陷沙土,最后15公里更是靠着指南针一点点摸索,才终于站到了大字跟前。 可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红了眼:地表的砾幕层像碎玻璃一样散落,那是戈壁最珍贵的生态保护层,一旦破坏几十年都恢复不了。 这可不是普通的石头字,上世纪60年代,解放军第八航校的官兵扎根在这片没GPS的戈壁,飞行员训练时常常迷航。 将士们顶着40℃高温,用皮尺一寸寸量、铁锹一锹锹挖,花了五个多月才用黑戈壁石铺出这片7.5万平方米的地标。 更特别的是,这片戈壁曾是核试验地、航天测控点,这五个字早成了刻在大地上的国家记忆。 破坏痕迹的主人很快被网友扒了出来。 小红书账号“新疆平头哥旅游越野带队”里,藏着他此前发布的视频。 白色越野车在“人民”二字间疯狂漂移,车轮卷起的石子砸在黑石上噼啪作响,配文里还带着炫耀的语气。 可面对全网指责,他删了视频,换了个疑似小号发视频喊冤,我就是路过拍个照,遭网暴太冤了,甚至狡辩“这地方早被人破坏过”。 目前,他的账号已被平台禁言,没等破坏者认错,博主已经撸起了袖子。 为了找颜色匹配的黑石子,他跑遍哈密的矿业公司和老砂厂,两天下来手指磨得发红,才终于凑齐20吨石料。 怕重型车二次破坏,他把石料卸在3公里外的铁路边,用小货车一趟趟转运,整整跑了27趟。 戈壁的日子不好熬,白天太阳晒得石头烫手,几个人蹲在地上徒手填沟壑,手上全是水泡。 夜里气温降到零下,就挤在帐篷里啃干粮。就这样干了七天,所有车辙终于被填平。 可修复完想拍张全貌却犯了难——新疆全域禁飞无人机。 最后没办法,他辗转联系上长光卫星,才等到“吉林一号”过境的23秒窗口期。 9月28日12时45分51秒,卫星在高空按下快门,传回的图像里,五个大字终于恢复了完整的模样。 10月11日,人民空军官方账号在他的视频下留了言,人民空军为人民,人民空军人民爱,向您致谢! 钧正平也发文痛斥,这标语是艰苦年代信仰的实体化象征,破坏它就是亵渎先辈热血。 截至目前,博主的修复视频播放量超2000万,点赞量突破90万,网友们在评论里说得最多的是,这才是真网红该有的样子。 可这事儿远没结束,博主自掏腰包修完地标,没要一分钱报销;破坏者虽被禁言,却没掏过一分赔偿款。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处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地标,至今没“上户口”,它不是文物,法律上没法对破坏者从重处罚。 但好在网友没放弃,10月10日,请给戈壁标语上户口冲上热搜,大家纷纷呼吁给这些“沉默的地标”一个名分。 地方文旅部门也回应说,正在研究是否将其纳入保护范畴。 当卫星再次掠过哈密戈壁,那五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一边是跨越千里搬石头的守护,一边是为流量肆意破坏的嚣张;一边是自费修复的公益心,一边是钻法律空子的狡辩。 这对比里藏着最直白的答案:真正的流量从不是靠糟蹋历史换来的,而是像那些黑石一样,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从来不是网红的背景板,而是先辈用青春写就的初心。 信息来源:央视军事2025-10-13发布视频
网红博主为了拍一张照片,居然调用了一颗卫星?空军看到后指示该发表,向你致敬!
拾九观人间
2025-10-14 10:49:52
0
阅读:49
四眼世界V
语言的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