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小伙吉国包地遇“逼婚”被绑的姻缘,熬出的温情 2015年,28岁的山东小伙李磊揣着全部积蓄,坐上了去吉尔吉斯斯坦的飞机。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汉子,蹲在自家田埂上琢磨了半年,算准了这趟出国能挣钱。那儿的地便宜,三四十块钱就能租一亩,劳工一天工资才四五十块人民币,比国内省太多。 更关键的是,当年中吉刚开通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63种出口农产品能优先通关,他想种的小麦、蔬菜正好在清单里,拉回国内卖差价稳赚。可到了地方,李磊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语言是第一道坎,俄语一句不会,当地话更是听不懂,想找个帮工连比划带猜都没用。300亩荒地就像块硬骨头,他一个人从早刨到晚,累得直不起腰,种子播下去了,浇水、施肥的门道全摸不着。眼看钱要打水漂,当地包工头阿尔斯兰找上了门。 这阿尔斯兰在村里是“说一不二”的角色,周边田地的农户都听他的。他拍着胸脯说能帮李磊找工人、通关系,话头却突然转到自己女儿身上“我小女儿法丽达刚16,勤快老实,你娶她,这儿的事我全包了。” 李磊当场懵了,两人差12岁,连面都没好好见过。可阿尔斯兰的话带着硬气“不答应?这村里没人敢给你干活。”看着自己砸进去的血汗钱,李磊咬着牙点了头。按照当地习俗,婚礼上法丽达被戴上白头巾,象征着接受这段婚姻,全程没跟李磊说一句话。 谁也没料到,这桩“强扭的姻缘”竟慢慢暖了起来。法丽达话不多,却总默默把热饭端上桌,凌晨跟着李磊去地里干活,递水擦汗从不含糊。李磊也学着说简单的当地话,给她带丝巾、买零食。两年过去,两个粉雕玉琢的混血女儿先后出生,家里终于有了笑声。 有人骂李磊“窝囊”,怎么能答应这种“逼婚”?可真站在他的位置上,换谁都难。他带的钱是父母养老的棺材本,是自己十几年打工攒下的血汗钱,300亩地是他唯一的指望。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农村,包工头就像“当家人”,阿尔斯兰一句话,能决定他的地能不能种成、工人能不能找来。 这不是李磊一个人的遭遇。安徽小伙贺鹰去吉国创业时,也因为语言不通,头几个月业绩为零,天天饿肚子;陕西一家农业公司在当地种苜蓿草,光通关意外就遇了好几次。海外创业的普通人,没大企业的政策扶持,没团队帮忙,遇到的全是这种“卡脖子”的难题。李磊的选择不是怂,是没办法。比起面子,把生意保住、把日子过下去才是最实在的。 一听说“强行安排婚姻”,不少人会想到吉尔吉斯斯坦的“抢婚”陋习,但李磊这事儿不一样。当地本来就盛行父母包办婚姻,早婚现象很普遍,阿尔斯兰的做法虽然霸道,在当地却是拉近距离的一种方式,或许他是真觉得李磊人老实,想给女儿找个靠谱归宿。 更让人动容的是夫妻俩的相处。没有花前月下,甚至连顺畅聊天都难,可关心都藏在细节里。李磊学当地话就为了能跟法丽达说上两句,法丽达学着做山东饺子,就为了让他尝口家乡味。这让我想起当地一个被包办婚姻的姑娘说的话:“不爱,但习惯了,他不算坏男人。” 婚姻未必都始于爱情,很多时候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在柴米油盐里磨出默契。 两个女儿出生后,这个家更稳了。李磊玩命种地、跑销路,法丽达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门口晒着的既有中国的棉被,也有当地的毡毯。这哪是什么“被迫的婚姻”,分明是两种文化、两个陌生人,在异国他乡互相扶持,把日子过暖了。 李磊的故事,其实是千千万万在中亚打拼的中国人的缩影。这些年中吉农业合作越来越热,不光有大企业建园区,更多是李磊这样的小人物,带着一身力气闯世界。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计划,就想凭本事挣口饭吃,可正是这些小人物,撑起了民间合作的根基。 李磊后来把农产品通过绿色通道运回国内,村里人事先帮他把货装好;当地人想学中国的种植技术,李磊手把手教。他不再是“外来的中国人”,成了村里的一份子。这就是中国人的韧劲,不管到哪儿,不抱怨、不放弃,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再慢慢融入当地。就像安徽小伙贺鹰,从饿肚子的销售,熬成有仓库的老板,靠的就是这份踏实。 李磊的这趟出国路,从头到尾都是“意外”意外选了吉尔吉斯斯坦,意外被逼婚,意外有了两个女儿。可这些意外凑在一起,却成了最实在的生活。他没做成惊天动地的大生意,却在异国他乡有了家;没遇到轰轰烈烈的爱情,却有了知冷知热的伴侣。 现在中吉合作越来越密,会有更多中国人像李磊这样走出国门,他们或许还会遇到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的难题,或许还会撞上意想不到的“意外”。但李磊的故事告诉我们:小人物的日子,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是不认输、肯磨合。那些看似“被安排”的困境,说不定熬着熬着,就成了藏着糖的礼物。 参考信源:法治热评 跨国婚姻需谨慎 核实身份远离陷阱 2025-08-06 14:38·央视新闻
山东小伙吉国包地遇“逼婚”被绑的姻缘,熬出的温情 2015年,28岁的山东小
周律鸣法
2025-10-14 11:49:53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