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赞比亚从中国购买了12架歼6,可中国交了货却见不到钱,赞比亚原本想当老

轩叔观察 2025-10-14 17:27:00

1979年赞比亚从中国购买了12架歼6,可中国交了货却见不到钱,赞比亚原本想当老赖,没想到却给了中国意外惊喜。[无辜笑] 1980年12月12架崭新的歼—6战斗机降落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机场,这笔总价950万美元的军售合同中,赞方先付了150万,剩余800万约定分期支付,谁也没想到,这笔尾款一拖就是15年。 赞比亚1964年独立时,铜矿产量占全球10%,是非洲相对富裕的国家,但到了80年代初,国际铜价暴跌,从每吨3000美元跌到不足1000美元,这个靠铜矿吃饭的国家财政几乎崩溃,当时赞比亚外债已超过70亿美元,每年光利息就要支付3亿多,占国家出口收入的40%。 中方派去的售后工程师王建国在卢萨卡工作了三年,他后来回忆赞比亚空军基地的跑道坑坑洼洼,机库屋顶漏雨,飞行员宿舍连玻璃窗都配不齐,更让他意外的是这些战机的飞行时长远低于正常训练水平,不是飞行员偷懒,而是真的买不起航空燃油。 1987年发生了一件让双方都尴尬的事,赞比亚国防部通知中方,他们的档案大楼失火,包括战机采购合同在内的大量文件被烧毁,中国外交官拿出了合同副本,双方重新签署了协议,这件事在当时引发了不少猜测,但事实上赞比亚确实在努力履约,只是经济形势实在太困难。 从1985年到1990年,中国没有催讨过一次欠款,相反中方在1986年提供了2000万美元无息贷款帮助赞比亚建设纺织厂,解决了1200个就业岗位,中国医疗队在赞比亚最偏远的东方省建立了三家诊所,那里疟疾发病率从当地最高降到了最低。 1991年赞比亚经济开始复苏,新上任的奇卢巴总统把还清对华欠款列为优先事项,从1992年到1995年赞方陆续还清了全部800万美元,一分利息都没收,这笔15年的欠款,最终以双方都满意的方式画上句号。 这段经历带来的影响超出了金钱本身,2000年,当赞比亚再次面临债务危机时,西方债权国要求其出售国有铜矿作为交换条件,中国则在2007年向赞比亚提供了2亿美元优惠贷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今天的赞比亚已经今非昔比,中国企业在赞比亚建成了东南部最大的工业园,提供了超过8000个就业岗位,赞比亚每年有超过500名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学习农业技术、医学和工程专业,中国公司修建的卡富埃下游水电站,让赞比亚全国电力供应增加了30%。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希奇莱马是第一个抵达北京的非洲国家元首,在正式会议前一天他专程前往中国铁道博物馆,在坦赞铁路的老照片前站了很久,那条1976年建成的铁路,至今仍是赞比亚最重要的对外运输通道。 这种合作方式确实不同于传统模式,西方公司通常只对资源开采感兴趣,矿产运走后当地得到的只有微薄的税收,中国企业虽然也开采铜矿,但同时会建配套的冶炼厂、培训当地工人、转让部分技术。 40多年前那笔800万美元的“坏账”,最终换来的是一个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这或许就是中国外交中常说的“义利观”在实践中的体现,不计较一时得失,着眼长远共同发展,对赞比亚来说,这段经历也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朋友不是在你富裕时锦上添花,而是在你困难时依然愿意相信你。   网友们感慨万千: “赞比亚还是讲信用的,最后把钱还清了,现在这样的合作伙伴太难得!”   “中国当年自己也不富裕,还能这样帮非洲兄弟,格局打开了。”   “这就是真诚换真诚,比起某些国家只知道收利息,我们的方式更长远。”   “居然还能想到用售后维修去了解实际情况,这波操作太暖了!”   “从欠款到全面战略伙伴,这才是真正互利共赢的典范啊。”   “西方媒体天天酸,但非洲兄弟心里清楚谁才是真朋友。”   “希望以后多曝光这样的正能量故事,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担当。”   你觉得在国际合作中,是“雪中送炭”更重要,还是“锦上添花”更值得提倡?   官方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 中赞双边关系概况

0 阅读:51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