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一天,江苏盱眙南窑庄的万家三兄弟和村民清理水渠时,竟从污黑的淤泥里,挖出一只30厘米高的铜壶来,壶里竟赫然塞满了各式金子。一时间惊得村民们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要求将这些金子平分。 那年春天,在江苏盱眙南窑庄的万家三兄弟,正扛着铁锹蹲在水渠边,清理淤泥。 可谁也没想到,他们这一锹下去,会刨出一段被埋了两千多年的往事。 1982年的盱眙南窑庄,春耕前的水渠清淤是家常事。 万老大、万老二、万老三兄弟仨分了段淤泥,挥着铁锹往下挖。 干了没一会,万老三的铁锹突然磕到硬物。 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忍不住扒开污泥。 仔细一看,是个锈迹斑斑的铜壶,只露出半截瓶颈。 “哥,这啥玩意儿?”万老三喊。 万老大凑过去,和万老四一起往下挖。 等挖了两尺深,淤泥里铜壶全貌露了出来。 壶身刻着繁复的花纹,壶嘴还挂着些绿锈。 三人合力抱起铜壶,指尖触到壶身时,一阵细碎的金光簌簌落下。 “金子!”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周围的村民们全围过来,七嘴八舌:“分了!见者有份,人人都能买新衣裳!” 场面一大,众人还围着他们,三兄弟顿时慌了神。 万老大攥紧铜壶:“这金子形状蹊跷,不像普通家什,怕是老物件。” 他拦住要上手的人,和两个弟弟轮流抱着铜壶往家跑。 身后传来骂声:“抠门!发了财还藏着!” 万家院子里,三兄弟围着铜壶直喘气。 万老大媳妇摸了摸壶身,笑道:“要不分点给娃们打首饰?” “胡扯!” 万老大踹开凳子,“这壶上的花纹,我在县志里见过类似的,是古物!” 兄弟仨合计:“必须交给政府,不能留着惹祸。” 万老大揣了两块金子当“样本”,撒腿往乡政府跑。 半道上,七八个村民拦住他:“分不分?不分我们找书记!” 万老大护着金子往前冲,鞋都跑掉一只。 他一口气都不敢停歇的跑到乡政府,门卫见他急得满头汗,赶紧通报书记戴天权。 戴书记正开会,听说挖出金子,直接冲出来。 万老大把金子往桌上一摊:“书记,您瞧瞧,这怕不是文物?” 书记赶紧通知银行专家带着仪器赶来,一测纯度99.9%! 戴书记倒吸口凉气:“这不是金子,是国宝!” 文物专家带着工具赶到万家。 铜壶被小心擦净,专家倒吸一口凉气:“这是战国陈璋圆壶!” 壶身仅8毫米厚,却用镂空、焊接、镶嵌工艺铸出576朵梅花、96条蟠龙。 圈足外缘的29字铭文更惊人:“齐宣王五年,陈璋伐燕,获此重器。” 原来,这是公元前315年齐国大将陈璋攻破燕都后,从燕国王室掠来的战利品。 更绝的是壶里的“宝贝”。 金兽重9公斤,四足蜷曲,鬃毛飞扬,金饼、马蹄金规整如铸,连重量都分毫不差。 专家直拍大腿:“这哪是金子?是战国时期的‘国家金库’!” 消息传回南窑庄,村民炸了锅。 “三兄弟藏着金子不分!” “贪心!” 骂声贴满村委会墙。 万老三、万老四扛不住,收拾行李去了外地。 万老大留在村里,扛着锄头下地,总有人指指点点:“就他精!” 但文物很快被送往南京博物院。 经鉴定,陈璋圆壶是“国之重器”。 它不仅印证了《史记》里“齐宣王伐燕”的记载,更展现了战国青铜铸造的巅峰技艺。 如今,它成了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玻璃展柜前总围满惊叹的游客。 后来,县里奖励万家三兄弟1万元。 在1982年,这是笔巨款。 万老大盖了新房,买了拖拉机,可他更在意的是铜壶上的铭文:“这是老祖宗留给咱们的,得让更多人看见。” 如今,在南窑庄,万老大依旧每天干着农活。 村民们后来也慢慢懂了。 万老三从外地寄回照片,背景是打工的工地,他笑着说:“没啥后悔的,咱护住了老祖宗的东西。” 1982年的那锹淤泥,挖出的不只是一壶黄金。 它挖出了一个民族对历史的珍视,挖出了三个庄稼汉最朴素的坚守。 有些东西,比金子更重。 主要信源:(天眼新闻——一锹挖出个“金疙瘩”、凤凰网文化读书——兄弟挖出“陈璋圆壶” 获奖万元被孤立30年)
丢人丢大了!江苏,顾客投诉外卖丢失,骑手被罚后不服,报案查监控,没想到偷吃者竟然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