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声称,北京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战全面失控。10月13日,根据德国之声报道,德媒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在贸易战中一直展现出精心算计、沉着冷静的形象。但是在最新一轮的中美交锋中,中国人却显露出了“宁死也要赢”的姿态。 特朗普政府这次加码关税、威胁取消会晤,看似迅猛反击,实则还是老一套的极限施压套路。中国早就摸透了这套打法,2018年贸易战初期美国就用过类似手段,当时我们从大豆到芯片都做了应对预案,现在不过是历史的重复。德媒觉得北京“没意料到”,恰恰是低估了中国决策层的战略预判能力。 中国从不指望靠“让步”换和平,因为过去的经验已经证明,妥协只会换来得寸进尺。2020年双方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定时,中国增加了农产品采购,但美国转头就升级了芯片管制。 这种情况下,保持战略定力比盲目让步更重要。德媒说“中国几乎从不让步”,却没提美国一次次打破共识、撕毁协议的前提,这本身就是一种片面解读。 所谓“对中国不利的时刻”,更像是西方媒体的主观臆断。中国经济韧性早经受过考验,2024年外贸总额逆势增长2.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比提升到38%,美国市场的权重正在被多元化布局稀释。 就算关税再加码,中国也有足够的政策工具箱应对,从扩大内需到培育新质生产力,这些都不是临时抱佛脚的应急措施。 美国威胁取消10月底的会晤,看似掌握主动权,实则暴露了其内部的矛盾。美国农场主已经因为对华出口暴跌急得跳脚,半导体行业更是多次游说政府放宽对华限制——高通、英特尔这些巨头去年对华营收占比都超过四成,真要是全面脱钩,受损的是美国自己的产业链。中国心里清楚,美国的极限施压背后是国内利益集团的博弈,根本不是铁板一块。 德媒担心“贸易战全面失控”,但失控的风险恰恰来自美国的单边主义。中国一直坚持“打谈结合、以打促谈”的原则,哪怕在最紧张的时候也没关闭沟通渠道。 反观美国,动辄用“取消会晤”“加征关税”来威胁,这种把谈判当儿戏的态度,才是破坏对话基础的根源。 中国的“沉着冷静”从来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准备之上。 就拿出口管制来说,美国卡脖子的芯片领域,中国28纳米芯片量产率已经突破90%,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更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优势。这些实体经济的硬底气,让中国在博弈中根本不怕持久战。特朗普承诺的“对华强硬”,本质上是为了国内政治造势。 2024年美国大选临近,他需要靠打“中国牌”吸引选票,但这种政治操弄根本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经济问题。中国不会跟着美国的选举节奏走,更不会因为对方的政治表演改变自己的战略节奏。 德媒看不到的是,中国在贸易博弈中始终保持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分寸。我们反制的都是美国加税的领域,从来没有主动挑起新的冲突点;我们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覆盖了30%的全球GDP,这才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正道。相比之下,美国搞的“小院高墙”“友岸外包”,不过是逆全球化的倒退。 所谓“失算”的论调,其实是西方中心主义思维的延续。他们习惯了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妥协退让,一旦中国坚持原则就觉得“反常”。但时代早就变了,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有能力也有决心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美国要是还抱着“极限施压就能让中国屈服”的幻想,那才是真正的“失算”。 贸易战从来不是谁赢谁输的零和游戏,而是对双方智慧和耐力的考验。中国不会被美国的短期动作打乱阵脚,更不会因为外部噪音放弃自己的发展道路。那些唱衰中国“失算”的声音,最终只会被事实打脸——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道,搞单边制裁、极限施压,注定是死路一条。
快讯!美国已联合四大盟友,新加坡也站出来,中国亮出“杀手锏”中美之间的较量进入
【9评论】【10点赞】
土拨鼠
板门店谈判一开始也是美国佬颐指气使,各种恐吓威胁,后来边打边谈,最后经过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把它打疼了、打怕了,才乖乖坐到谈判桌前签字!
用户11xxx69 回复 10-16 13:47
[点赞]
MA002
我生于70年代,军二代,但我非军人,如国家与美国/小日本开干,还扛得起枪为祖国献身献力,年轻人留着祖国后方搞建设搞发展…………
笑天下
得国佬被美国揍怕了!
天山雪莲
现在的德国人眼瞎了,它看不到美国已经不行了,强装強硬罢了。
清风
禁止稀土出口。
土拨鼠
板门店谈判一开始也是美国佬颐指气使,后来边打边谈,最后经过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把它打疼了、打怕了,才乖乖坐到谈判桌前签字!
用户91xxx20
人家跪着习惯了,看站着的人不习惯
数码相机
德国是美国的舔狗,狗也就舔美国的屎粑粑
用户12xxx74
中国不做没有把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