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李在明又搞起了平衡外交的路数,只是这次效果不佳。 尹锡悦刚上台那阵子,韩国外交几乎是贴着美日走的。为了抱美国大腿,他把文在寅时期的 “美中平衡” 路线全抛了,一门心思搞价值观外交。 美国倡导的他全支持,美国反对的他也跟着反对,连俄乌冲突、人权这些事儿都要冲在前面表态。对日本更实在,强征劳工这种历史旧账说让步就让步,硬是把韩日关系拽着往前进,就为了帮美国搭起美日韩 “铁三角” 架子。 2024 年 7 月,韩美日还签了安全合作框架协议,三国军方要定期开会、共享导弹信息,连联合军演都升级了,活脱脱搞成个准军事组织。 可这通操作没换来好结果,尹锡悦后来因为 “紧急戒严” 失败被弹劾,国会直接骂他外交怪异,把韩国逼到了孤立的地步。 李在明就是接了这么个烂摊子。他 6 月上台后,没走尹锡悦的老路,一门心思想搞平衡外交。上任后第一次出国,先去日本见了首相石破茂,打破了韩国总统 “先美后日” 的老规矩,转头又扎进白宫跟特朗普谈了 140 分钟。 为了这次会谈,他连特朗普写的《交易的艺术》都翻遍了,连白宫办公室新装修的细节都摸清楚,总统府三个幕僚长全提前去美国铺路,能做的准备全做了。 他心里打得明白,韩国经济靠出口,美国市场和技术离不了,可又不想像尹锡悦那样彻底绑死在美国战车上。 平衡外交说着容易,做起来全是坑。特朗普一开口就给李在明来了个 “下马威”,要韩国拿 3500 亿美元投资美国,还得买 1000 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 这数字之惊人,令人咋舌!回首往昔,韩国于过去五年间在全球范围内的海外直接投资累计总额,竟仍不及此数,其庞大程度可见一斑。 无奈之下,李在明只得应允。连大韩航空亦被逼就范,豪掷 500 亿美元购入波音飞机,此笔订单创下韩国航空史新纪录,成为行业内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要命的是,美方一开始还要求这 3500 亿几乎全用现金,李在明直接急了,说这么干韩国就得重演 1997 年的金融危机,直到最近美方才松口说不一定全要现金。 安全上的麻烦更头疼。驻韩美军基地的事儿,美方想把部分基地的土地所有权攥在自己手里,还要求提升驻韩美军的 “战略灵活性”,李在明硬顶着没同意。 他深知,韩国的安全仰赖美国的“核保护伞”。然而,若将基地主权拱手相让,韩国在国际姿态上恐更难挺直腰杆,在大国博弈的棋局中愈发被动。 一边对美国妥协,一边他又派特使团去中国,说 “高度重视韩中关系”,想在中美之间找个舒服的位置。可这平衡术没玩明白,美国嫌他不够听话,周边国家又觉得他立场摇摆,根本没人真信他的话。 韩国这处境其实早有预兆。美日韩三国看似亲密无间,宛如一体。然而,实则各怀鬼胎,皆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在利益的博弈中,各自为营,所谓的亲近不过是表象罢了。 美国眼里,美日同盟比美韩同盟金贵多了,根本不可能一碗水端平。韩国跟日本的历史疙瘩也没解开,国内多数人都反对跟日本走太近。 更关键的是,韩国经济对中国依赖度比美日还高,芯片产业一半的产能都在中国,真要跟着美国反华,最先受伤的还是自己。 李在明想左右逢源,可忘了在霸权面前,没自主的国家根本没资格谈平衡。没有清晰的定位,对周边形势摸不准,所谓的平衡外交不过是自欺欺人,最后只会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李在明想转舵搞平衡,想法没错,可错在没看清现实 —— 没有实力支撑的平衡,不过是来回摇摆的妥协。一个国家的外交风骨,需凭自主且清醒之认知来铸就。 依附他国,难赢尊重;立场摇摆,难求安稳。唯有坚守自我,方能挺起外交脊梁,在国际舞台稳健前行。 唯有稳立于世,明晰自身之利益与立场,方可于纷繁复杂之局势中,踏出一条坚实笃定、行之有效的通途。 (主要信源:观察者网——李在明:如果3500亿美元投资按美国的方式执行,1997年金融危机将重现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