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15日对中国喊话道:我认为,中国故意不购买我们的大豆,并给我们的大豆种植户造成困难,是一种经济敌对行为。作为报复,我们正在考虑终止与中国在食用油及其他贸易领域的业务往来。我们自己可以轻松生产食用油,无需从中国购买。 特朗普向来擅长用 “极限施压” 这套话术,尤其看重农业选票。美国大豆产业更是他拉拢中西部选民的关键牌,要知道,中国曾长期是美国大豆最大的买家,2024 年还进口了约 2700 万吨美豆,总值近 128 亿美元,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可自从特朗普政府不断加码对华关税和限制措施,中方早就按下了美豆采购的 “暂停键”。 港口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中国主要粮食码头的记录显示,今年 1 至 9 月,美国粮食运输船靠岸艘次同比下降了 56%,从 72 艘跌到 32 艘,尤其 7 月之后,美国粮船的靠岸数量直接归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阿根廷、巴西等南美国家的粮船每月平均有 40 多艘靠岸,90% 都装着大豆。中方早就在推进供应链多元化,特朗普口中的 “故意不买”,其实是早有准备的布局调整。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嘴硬提到的 “食用油贸易”。他或许没搞清楚,中美在这个领域的往来根本不是普通食用油那么简单。美国从中国进口的 “食用油”,绝大多数是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的废食用油,也就是常说的 “地沟油”。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原料,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度高得惊人 ——2020 年还只进口不到 9 万吨,到 2023 年就飙升到 136 万吨,2024 年更是达到 127 万吨,占中国这类产品出口总量的 43%,美国妥妥是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依赖中国 “地沟油” 的美国生物燃料企业,现在已经急得团团转。明尼苏达州一家生物燃料厂的负责人算了笔账,他们每年要消耗 15 万吨中国废食用油,占原料总量的 60%。 要是真像特朗普说的那样终止贸易,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工厂只能停工,每天损失就达 20 万美元。更别提美国环保署定下的生物燃料掺混目标,没了中国原料,这目标只能沦为空谈。 特朗普的狠话不仅没吓到中方,反而先引发了美国国内的反弹。美国大豆协会当天就给白宫发了紧急信函,直言 “终止贸易只会让美国农民雪上加霜”,还警告说要是长期失去中国市场,美国大豆产业可能面临 “毁灭性打击”。连共和党内的农业州议员都公开表态,要求特朗普 “停止用农民的利益做赌注”,毕竟中西部的选票对他的政治前途至关重要。 中方的态度早就明确了。商务部 14 日刚强调过,“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但美方不能一边要谈判,一边又搞威胁恐吓。现在看来,特朗普的新一轮施压,不过是故技重施。可他没算到,中方的供应链布局早已成型,而美国农业和生物燃料产业对中国的依赖,远比他想象的更深。 从大豆到 “地沟油”,这场贸易博弈里,每个看似不起眼的商品背后,都连着无数人的生计。特朗普想靠放狠话逼中方让步,可市场的规律和产业的依赖,从来不是几句口号就能改变的。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特朗普该死心了,这次中国不会再给美国出尔反尔的机会。根据路透社的报道,一位名叫贾
【29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