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记录中国籍黑导游在泰国清迈威胁游客的视频近日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不仅撕裂了中泰旅游市场的温馨滤镜,更将“低价游”背后的灰色产业链再度推向公众视野。 视频中,无资质非法执业的导游李海用手指着游客嘶吼“不消费就回不了中国”的画面,引发数十万网友热议。 这起事件并非孤立个案,而是跨境旅游市场监管漏洞与畸形经营模式共同催生的恶果,其处理过程与背后成因值得所有出行者警惕。 拍视频的姑娘是和闺蜜来清迈毕业旅行的,当初就是被“1999元双飞五日游”的低价吸引,没成想行程刚过半就撞上了糟心事。 那天在乳胶制品店门口,李海站在台阶上的吼声特别刺耳,整条街都能听见。 她看见被指着胸口的大叔瞬间脸色发白,后退时背包带都滑到了胳膊上,而周围的游客要么低头假装玩手机,要么转头看别处,没一个人敢出声。 趁着李海转身骂那个想偷偷溜走的阿姨,她赶紧掏出手机点开录像,可刚录几十秒就被发现了。 李海冲过来拽她背包带的力气极大,挂在上面的钥匙扣“哐当”掉在地上,幸好同行的两个大哥上前阻拦,她才趁机躲进人群。 事后把视频发上网,她没指望能火,只是觉得这些游客太冤,想让更多人看清低价团的坑。 没成想视频发出去不到一小时,手机就被私信和评论刷屏,有人说自己去年在普吉岛也遇过类似导游,还有人追问购物店地址要避雷。 泰国清迈旅游警察赶到时,李海正跟购物店老板吵架,据说因为当天游客消费太少,提成没达到预期。 警察亮证件的瞬间,李海脸上的嚣张劲儿全没了,转身就想往储物间躲,结果被当场抓住。 一开始他还嘴硬,说自己只是游客帮忙指路,直到警察亮出视频、游客们纷纷指认,他才彻底没了底气。 核查证件时警察发现,李海持有的只是旅游签,既没有泰国工作许可,更没有导游执业证书。 深入调查后才知道,李海七年前就因在泰国带低价团强迫购物被抓过,回国后导游证被吊销,去年又偷偷用旅游签入境,被当地一家小旅行社雇来带团。 这家旅行社专挑偏僻购物店合作,就是看中这些地方监管松、游客维权难,而涉事的两名旅行社负责人,也在第二天被警方逮捕。 跟着李海的十几个游客,大多是退休老人和刚毕业的学生,都冲着低价团来的。 浙江的张阿姨说,她和老伴退休后想少花钱出国看看,出发前国内旅行社承诺没有强制购物,结果到了清迈第二天,李海就开始明里暗里催消费。 他说“出来玩就得花钱,不消费对不起行程”,还暗示“消费多的能优先选景点”。 第三天上午到了乳胶制品店,李海直接关了店门,放话每人必须消费满2000元才能走。 有个阿姨说心脏不舒服想出去透气,被他骂“装病博同情”,张阿姨的老伴当场吓得血压升高,手一直按着胸口。 冲突发生后,大家没了半点游玩心思,当天下午就收拾行李离开清迈。 到曼谷办理退款时,每个人脸上都没精打采,有人反复看着退款转账记录,有人翻着手机里的景点攻略叹气。 张阿姨说,钱虽然拿回来了,但老伴回来后好几天都缓不过劲,好好的旅行全毁了。 做了十多年旅游的老周说,这种低价团在业内早就不是秘密。 正常清迈五日游成本至少3000元,1999元连机票钱都不够,国内组团社把游客以每人几百元的“人头费”卖给泰国地接社,地接社又把压力转嫁给导游。 像李海这样的黑导游,不仅没底薪,还得自掏腰包“买团”,只能靠强迫游客购物抽成回本,而玉石、乳胶制品这类高价商品,提成能达到30%到50%。 泰国虽然禁止外国公民做导游,但旅游旺季正规导游缺口大,小旅行社就钻空子雇黑导游,这些人流动性强,今天在清迈、明天去普吉,很难彻底清查。 加上跨境执法难度大,一些在国内被吊销资质的导游,就跑到国外继续干这行。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后来发了提醒,让大家别信低价游、选正规旅行社,可还是有人抱着侥幸心理。 这次要是没那个姑娘拍的视频,没游客们团结投诉,事情未必能这么快解决。 出门旅游本是为了开心,可低价团的陷阱、监管的漏洞、跨境执法的难题,把一趟趟旅程变成了糟心事。 到底是该怪游客贪小便宜,还是该怪商家钻漏洞,又或是跨境旅游的监管体系本就需要完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据塔斯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从沙姆沙伊赫返回华盛顿的飞机上告诉记者,美国通过征
【161评论】【9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