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河南郑州,42岁单亲妈妈要给女儿看病,急需一笔费用,于是,将女儿卡上的5000元抚养费转到自己卡上。岂料,手一滑,竟不小心点多按了一个“0”。结果,把钱转到别人账户上了。 女子急了,赶紧联系对方,可给对方打过去40多个电话,对方均未接听。钱要不回来,孩子也没看上病,女子很自责。无奈之下,联系上了媒体,希望对方看到报道后,主动把钱归还,哪怕包个红包也可以。 2025 年 10 月的郑州,秋风卷着落叶扑在医院玻璃窗上。口腔科诊室里,10 岁的小雨仰着小脸,手指轻轻碰了碰缺牙的牙龈,声音细细的:“妈妈,是不是钱要不回来,我的牙就一直疼呀?” 熊女士刚挂掉第 43 个无人接听的电话,手机屏幕还停留在转账记录页 —— 收款方 “张先生” 的名字旁,5000 元的金额刺得她眼睛生疼。 她蹲下身抱住女儿,后背抵着冰凉的墙,眼泪砸在小雨的校服上:“不会的,妈妈一定有办法,一定让你看好牙。” 诊室门口的王医生叹了口气,悄悄把缴费单上的 “加急治疗费” 划掉,改成了 “暂缓结算”,还塞给熊女士一张纸条:“这是公益医疗援助的电话,或许能帮上忙。” 2025 年 10 月 8 日傍晚,熊女士的出租屋里还亮着灯。 饭桌上摆着剩菜,女儿小雨趴在桌边写作业,时不时皱着眉捂嘴 —— 乳牙滞留导致恒牙错位,医生说必须尽快拔牙矫正,不然会影响脸型。 “妈妈去转钱,明天就带你去看病。” 熊女士拿起手机,点开女儿的抚养费银行卡,指尖在屏幕上颤抖。 5000 元是前夫刚打过来的抚养费,也是母女俩下个月的生活费。她盯着收款账户栏,明明记得自己的卡号尾号是 “368”,可心急之下多按了个 “0”,变成了 “3680”。 “转账成功” 的提示弹出时,熊女士的手机 “啪” 地掉在桌上。小雨吓了一跳,抬头看见妈妈脸色惨白,手不停地拍大腿:“都怪我!都怪我太急了!” 10 月 9 日清晨,熊女士带着女儿赶到医院,却只能在缴费窗口前徘徊。她站在走廊里给张先生打电话,听筒里重复的 “您拨打的用户无人接听” 像针一样扎耳朵。 “阿姨,您怎么了?” 护士递来一杯热水,熊女士才发现自己的手一直在抖。她又发了短信,把女儿的病历拍过去,连打了三个 “求求您”:“这是孩子的救命钱,我给您包红包感谢,求您把钱转回来。” 直到中午,手机还是没动静。她去派出所报警,民警查了张先生的信息 —— 本地人,30 多岁,经营一家小建材店,民警尝试用工作电话联系,依旧无人接听。 “只能走法律程序了,我们帮你联系法律援助中心。” 民警递来一张申请表,熊女士攥着表,眼泪又忍不住掉下来:“可孩子的牙等不起啊!” 10 月 12 日,熊女士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媒体。摄影棚的灯光亮起时,她看着镜头突然说不出话,眼泪先掉了下来:“我就多按了一个 0,怎么就把孩子的看病钱弄丢了……” 她掏出皱巴巴的病历本,指着 “建议 7 日内拔牙” 的诊断记录,声音哽咽:“张先生,就算您没看到短信,也求求您查查账户,那 5000 块是孩子的救命钱啊!” 报道当晚就上了热搜,社区居委会也联系了熊女士,不仅帮她整理起诉材料,还发动居民捐了 2000 多元;之前王医生提到的公益组织也打来电话,承诺承担小雨的部分治疗费用。 很快熊女士在法律援助律师的陪同下,向法院提交了起诉状。律师帮她整理了转账记录、短信截图、病历等证据:“根据《民法典》,对方这种情况属于不当得利,就算他一直不回应,法院也能缺席判决,后续还能申请强制执行。” 那天回到家,小雨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画,上面是两个牵手的小人,旁边写着 “妈妈别难过,小雨不怕疼”。 熊女士把女儿搂进怀里,心里又酸又暖 —— 虽然张先生始终没回应,但身边的善意,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公益组织的援助款到账了,小雨的拔牙手术定在了 11 月初;社区还帮她找了份超市理货的兼职,工资能补贴家用。 手术前一天,小雨拉着熊女士的手说:“妈妈,就算张先生不还我们钱,我们也能看好牙,对不对?” 熊女士点点头,摸了摸女儿的头:“对,因为我们身边有好多好人帮忙。”如今,小雨的拔牙手术很成功,正在进行后续矫正。 熊女士的起诉状还在等待公告期满,律师说 “就算对方一直躲,也能通过冻结账户等方式追回钱款”。 每次去社区办事,居民们都会问起进展,有人还会特意多买些菜送她;王医生也常打电话询问小雨的恢复情况。她知道,那 5000 元或许还没回来,但这段经历教会她的坚韧与善意,早已比金钱更珍贵。 信源:单亲妈妈误将女儿看病钱转错人无法联系上对方 律师:如银行提供帮助,可增加追回机会 2025-10-14 19:55·红星新闻
河南许昌9岁半的男孩,被头痛折腾得直在床上翻滚,疼起来连饭都吃不下,可爸妈带着他
【5评论】【3点赞】
天空之城
直接转账不是还要加名字吗,单纯卡号错误是不能完成转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