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放话要裁1万人 美国法院女法官毫不客气地表示: 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15天,美国一名联邦法官颁布临时限制令,暂时禁止特朗普政府在联邦政府“停摆”期间解雇联邦雇员。 就在禁令公布前几小时,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沃特还在高调放话,已有4100名联邦雇员收到解雇通知,最终裁员规模会突破1万人。 当天,美国加州法院法官苏珊·伊冯娜·伊尔斯顿在听证会上毫不客气地表示,白宫的计划是“仓促、武断和反复无常决策的缩影”。 这场司法与行政的正面碰撞,掀开的不仅是两党博弈的遮羞布,更是美国治理体系里藏了许久的沉疴。 这场风波的起点是10月1日的政府停摆,表面看是两党在医保开支上谈不拢,民主党要延续医保补贴,共和党不愿多花钱,参议院十次表决临时拨款法案都没通过。 但熟悉内情的人都清楚,裁员从来不是停摆后的临时决定,而是白宫早有预谋的布局。 停摆前一周,就有内部备忘录流出,要求各部门列出“非总统优先级项目”的裁员清单,说白了,就是借着没钱的由头,把不想要的部门和岗位一锅端。 和以往停摆时“员工先回家待岗,开门后补工资”的做法不同,这次白宫动的是真格,直接启动了永久性裁员。 然而这样的闹剧不止一次,疾控中心几百名员工收到错误的裁员通知,折腾半天又被告知是“技术错误”,有的解雇通知发到了员工停摆期间登不上的政府邮箱里,等看到时已经错过了申诉期。 最荒诞的是,临时被召回处理裁员的人力资源员工,最后自己也收到了解雇指令。这些细节被苏珊·伊尔斯顿写进裁决书,成了指责政府“缺乏基本管理能力”的铁证。 裁员名单的指向性更是明显,首批被盯上的全是财政部、卫生与公共服务部这些民主党重点关注的领域,光财政部就砍了1400多个岗位,卫生部门也裁了上千人。 不光裁人,白宫还把近三百亿的项目资金给冻了,这些钱原本是给地方搞清洁能源、修基础设施的,而且大多分布在民主党主政的州。 这种“借着停摆打击对手”的操作,在美国历史上的二十多次政府关门里从没见过,完全打破了“停摆不搞政治清算”的默契。 普通员工成了这场博弈最直接的受害者。75万名联邦雇员里,几十万人要无薪上班,剩下的要么被裁,要么被迫休假。 但是加油钱和托儿费都快付不起,他们只能纷纷找副业维持生计。 联邦政府靠不住,地方只能自己想办法。加州直接宣布给被迫休假的员工发无息贷款,每人每月最多能借4500块,等联邦补发工资了再扣回来。 但不是所有州都有这个底气,一些财政紧张的州账上余粮只够撑三周,自己还等着卖债度日,根本没钱帮员工兜底。 这种反差让联邦和地方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地方政府抱怨“联邦甩锅”,联邦则指责地方“不配合改革”,原本该相互配合的两级政府,现在成了互相拆台的对手。 停摆带来的影响早就超出了政府内部,慢慢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里。 史密森学会旗下的博物馆和国家动物园全关了,游客只能在门口拍张照就走。 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因为无薪上班纷纷请病假,一周内就有几千架次航班延误,加州一个机场甚至出现过6小时没人管调度的情况。 依赖联邦资金的食品银行也快撑不住了,费城一家机构失去850万美元支持,负责人说现在给饥饿人群发援助都成了难题。 经济上的损失更是看得见摸得着。财政部长说一天下来经济就损失150亿,一周下来,经济增长就少了一截,相当于几十万人白干了一年。更麻烦的是“数据盲区”,劳工统计局停摆后,就业和物价这些关键数据都发不出来,美联储想降息都没依据,只能靠私营机构的数据猜,市场跟着人心惶惶。有智库专家说,这就像开车没了仪表盘,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不会翻车。 白宫倒是没闲着,一边硬撑着说裁员要继续,一边忙着把责任推给民主党。特朗普在裁决后还放话,要公布削减“民主党项目”的清单,众议院共和党领袖也指责民主党“不让步导致关门”。 可民主党也不示弱,说共和党故意让众议院休会,根本没诚意谈判。两党在镜头前吵得火热,却没人真正关心那些快要断供的家庭,难怪有网友吐槽“政府没钱给员工发工资,倒有钱给别的国家送援助,眼里根本没有老百姓”。 苏珊·伊尔斯顿的裁决虽然暂时保住了员工的岗位,但只是缓兵之计,10月底的听证会才会决定禁令能不能长期生效。 司法部虽然没说话,但明眼人都知道,他们大概率会上诉,想继续推进裁员。 这场闹剧说到底,是把国家治理当成了党派斗争的工具,把普通民众的生计当成了谈判的筹码。 信息:政府停摆15天,白宫放话要裁1万人,女法官颁令叫停:仓促武断、反复无常! 2025-10-16 16:48·红星新闻
快讯!快讯!美国白宫宣布了2025年10月18日,特朗普政府再次出手,冻
【54评论】【5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