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终于把乌军后勤桥梁炸断了!10月16日,乌军后勤大桥和浮桥彻底被炸毁了,这座

栗頿聊 2025-10-17 16:44:05

俄军终于把乌军后勤桥梁炸断了!10月16日,乌军后勤大桥和浮桥彻底被炸毁了,这座横跨北顿涅茨河的桥梁,被俄军炸了两次!过程非常尴尬,使用了多枚三吨重的航空炸弹,都没能将乌军架设的浮桥炸毁!   这座桥可不是普通的桥,它连接着斯洛维扬斯克和红利曼,是乌军的后勤动脉,红利曼方向的部队要靠它来运补给、调预备队,离战略重镇斯洛维扬斯克也就10公里,对乌军在这一片的作战太重要了。   俄军早就想把它炸了,就是为了切断乌军的补给线,让红利曼的乌军没增援、没退路,好掌握战场主动权。   最开始两次轰炸,俄军选的是FAB-3000航空炸弹,这玩意儿光重量就有三吨,装药量快1.5吨,爆炸范围能覆盖11个足球场,按说炸个浮桥跟捏碎饼干似的。   可没想到,第一回投下去,浮桥就受了点皮外伤,照样能用;第二回又投了好几枚,结果还是一样,浮桥依旧立在河上,一点要断的意思都没有。   后来才弄明白,不是炸弹威力不够,是没摸准浮桥的“脾气”。乌军这浮桥是现代模块化的,不是以前的木排子,能自己在水陆跑,拼起来后连几十吨的坦克都能过。   更关键的是它是“柔性结构”,不像水泥桥靠硬邦邦的桥墩撑着,炸弹炸过来时,它能通过模块变形把冲击力吸收掉,就跟用大锤砸弹簧似的,看着使劲大,其实没伤到根本。   再加上FAB-3000虽然威力大,但早期的制导精度不算顶尖,浮桥也就十几米宽,炸弹稍微偏一点,冲击波就被河水和桥面分散了,根本伤不到核心的承重部分。   直到10月16号第三次轰炸,俄军终于换了思路,不用三吨重的“大家伙”了,改用500公斤的FAB-500航空炸弹。   这炸弹虽然轻,但精度高,装了Glonass卫星制导的套件,还有尾翼稳定器,能自己调整下落的姿态。   苏-34战斗轰炸机在乌军防空圈外40多公里就投了弹,炸弹一路滑翔,精准砸在了浮桥的模块连接处——这正是浮桥最薄弱的地方。   这下效果立竿见影,浮桥中段直接沉进水里,右岸的桥跨也被水流冲跑了,彻底断了,乌军的后勤线一下就瘫痪了。   浮桥被炸断后,红利曼的乌军麻烦就大了,想从斯洛维扬斯克调增援来不行,想撤退也没路可走。   不过乌军也没闲着,他们的工程兵修复能力很强,以前几小时就能架起一座新浮桥,这次也已经在岸边集结,准备连夜抢修。   俄军这边也不敢放松,无人机一直在浮桥上空盘旋,盯着乌军的动静,就怕他们把桥修好,双方就这么陷入了“炸了修、修了再炸”的拉锯战。   其实乌军也在反击,10月14号的时候,他们用FPV无人机连续24小时炸俄军的库尔斯克州雷利斯克-利戈夫公路,那条路是俄军连接本土和苏梅前线的补给线,现在苏梅的俄军弹药都快不够了,单兵口粮也只够吃3天。   这场炸桥的事看着是战场里的一个小插曲,却藏着现代战争的门道——不是武器越厉害、威力越大就越好,关键得看能不能跟目标对上。像俄军前两次用重弹,就是没找对方法,后来换了精准的轻弹,一下就成了。   而且FAB-500改造一下才几十万美元,比“口径”巡航导弹便宜九成,却能达到一样的效果,这也给很多国家提了个醒:不用非要拼高精尖武器的数量,把普通弹药改造成精准打击的武器,照样能在战场上发挥大作用。   现在俄乌双方还在为这座桥较劲,乌军要修,俄军要炸,拉锯还在继续。但不管怎么说,这场“三炸浮桥”的经历,也让大家看到了现代战争里“精准”比“蛮力”更重要的道理。

0 阅读:122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