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不喝狂飙11天!这只鸟“吃掉”自己的内脏,飞出了轰炸机都追不上的极限

牧童的娱论 2025-10-17 16:49:31

不吃不喝飞行11天,跨越13560公里,比轰炸机还能飞!这种鸟怎么做到的?原来,它们饿了就“吃”自己的内脏…… 2022年的秋天,在地球北端的阿拉斯加,一只编号为“4BBRW”的斑尾塍鹬站在冰冷的滩涂上,迎着风,羽毛微微颤动。 那双小眼睛中,映出了灰蓝色的天空和无尽的远方。 它即将踏上一段漫长而孤独的旅程——一场从阿拉斯加直飞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超级飞行,全程 13,560公里,不间断、无补给,耗时 11天1小时。 这是自然界中最极限的挑战之一,而它——仅凭一双翅膀完成了。 在出发的前几周,4BBRW像所有即将迁徙的斑尾塍鹬一样,疯狂进食。它在北极的滩涂上贪婪地啄食蠕虫、贝类和昆虫,每天摄入的食物重量相当于它自身的一半。 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迁徙前增肥”,因为它们需要将脂肪储备堆积到极限——有的体重能增加一倍。 对4BBRW而言,这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生存。它的身体早已为长途飞行进行了“结构调整”:肠道缩短、胃壁变薄、肌肉重新分配,几乎每一克多余的组织都被转化为燃料。 当一切准备就绪,风向转为顺风的那一刻,它振翅而起。 第一天,它飞越冰封的白令海,穿过寒风呼啸的云层。风速高达每小时60公里,但4BBRW没有退缩。 它借助高空急流,保持着每小时80公里的巡航速度。夜幕降临时,它依旧在飞。对于斑尾塍鹬来说,昼夜没有意义,只有方向和耐力。 飞到第三天时,能量消耗已经惊人。按照常理,它早就该停下来觅食休息,可在浩瀚的太平洋上,连一处落脚的岛屿都没有。于是,它开始动用身体最后的“秘密武器”——自我分解。 科学家通过卫星追踪和生理分析发现,斑尾塍鹬在长距离迁徙中,会“消化”自己的部分内脏器官——包括肠道、肝脏甚至心脏外层的组织。 它们的肠道在出发后的一两天内开始收缩,因为长途飞行期间根本无法进食。内脏组织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能量,用以维持肌肉运转和心脏跳动。 这种“自我消耗”的机制,既是极端环境下的生存奇迹,也是一种残酷的自然进化。 第六天,它飞到太平洋中部。那里的气流不稳定,暴雨随时可能出现。风向突变时,它必须迅速调整姿势,凭借强壮的翅膀与风浪抗衡。 它的飞行高度有时接近9000米,那是民航客机的高度,空气稀薄,温度低至零下40度。可4BBRW的身体在不断燃烧中散发出热量,维持着生命的平衡。 第八天,暴风雨来临。卫星数据显示,它的飞行轨迹出现剧烈摆动——那是一场生死搏斗。风把它推离预定航线数百公里,海浪卷起的水汽击打在它的羽翼上。 它几乎耗尽最后的力量,心跳加快到极限。但在暴风眼过去后,它重新稳住方向,依靠地磁感应和星空导航,找回了正确的路线。 科学家惊叹:在没有地图、没有仪器的情况下,它凭借生物本能完成了精确导航,误差不到几百公里。 第十天,4BBRW已飞行超过一万三千公里。它的体重从出发时的600多克降到了不足300克。 它的肠道几乎消失,只剩一层薄膜;肝脏缩小到原来的一半,胸肌却依旧强壮。那是一具为了飞翔而“重塑”的身体。 此时,它已经连续飞行了超过260个小时,从未停歇、从未进食、从未休眠。 终于,在第十一天的清晨,塔斯马尼亚的海岸线出现在地平线上。太阳从南半球的海面升起,金光洒在海浪上,也洒在它灰褐色的羽毛上。 那一刻,它微微收翅,缓缓下降。经过11天1小时的不间断飞行,4BBRW安全降落在湿地上。它瘦骨嶙峋,双腿颤抖,却依旧昂首鸣叫。 科学家通过卫星信号确认,它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动物界最长不间断飞行纪录:13,560公里。 这项壮举震惊了全世界的鸟类学家。有人感叹:“人类造不出这样一架飞机,却有一只鸟能凭生命完成。” 在随后的研究中,专家发现斑尾塍鹬迁徙路线几乎贯穿整个太平洋,是地球上最惊人的自然奇观之一。 每年秋季,它们从阿拉斯加起飞,直飞澳大利亚、新西兰;春季再返回北极繁殖地。整个迁徙距离可达两万多公里。

0 阅读:187

评论列表

乐园人

乐园人

1
2025-10-17 22:10

我还不认识第三个字

Zi牧濑红莉栖

Zi牧濑红莉栖

1
2025-10-17 21:17

生命的奇迹!记住它的名字吧:斑尾塍鹬!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