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一条新闻时,手里的茶杯都顿了一下——一位74岁的香港老人,竟用两百多天的时间徒步重走长征路,不仅在香港引发热议,更得到了《人民日报》的点赞。看到新闻里老人背着双肩包、穿着运动鞋走在山路上的照片,我忽然想起爷爷常说的话:“长征不是书本上的字,是一步一步踩出来的路。”这位老人,正是用最朴素的方式,去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据报道,老人从决定走长征路开始,就提前做了足足半年的准备:每天坚持快走5公里练体力,还特意翻找了大量长征史料,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标注出当年红军途经的重要地点。出发后,他白天沿着红军当年的路线徒步,晚上就住在沿途的村镇民宿里,遇到当地老人,还会坐下来听他们讲祖辈流传的长征故事。有一次,他走到一处陡峭的山坡,脚下的石子打滑,幸好被路过的村民扶住,可休息了不到十分钟,他又背着包继续往前走。有人问他“这么大年纪何苦遭这份罪”,他笑着说:“我走的路,比当年红军走的平坦太多了。他们能扛着枪、饿着肚子走下来,我这点累算什么?” 两百多天的行程里,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有次遇到连绵的阴雨,山路泥泞难行,他的运动鞋沾满了泥,裤脚也湿了大半,却依然每天坚持走够20公里。晚上整理行李时,他会小心翼翼地把当天收集到的长征纪念章、明信片放进防水袋里,这些小物件,成了他追寻信仰足迹的“见证”。如今,老人虽然还没走完整个长征路线,但他的故事已经打动了很多人——香港的年轻人自发组建了线上社群,跟着他的行程了解长征历史;内地的网友也在他的社交账号下留言:“爷爷,注意安全,我们等着听你讲更多长征故事!” 其实,这位老人最让人敬佩的,不仅是七十多岁仍坚持徒步的毅力,更是他对信仰的执着。在这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很多人对历史的了解停留在碎片化的信息里,而他却愿意用两百多天的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感受长征精神的重量。就像他在日记里写的:“每多走一公里,我就更明白当年红军为什么能胜利——不是因为路好走,是因为心里有信念。” 现在,每次看到关于老人的最新报道,我都会和爷爷一起讨论。爷爷总说:“这样的老人,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历史不能忘,信仰不能丢。”确实,这位香港老人用脚步丈量的,不仅是一段历史之路,更是一条传承信仰之路。愿他在接下来的行程里一切顺利,也愿更多人能从他的故事里,读懂长征精神的力量,让这份信仰的光芒,永远传递下去。百岁老人徒步
前几天刷到一条新闻时,手里的茶杯都顿了一下——一位74岁的香港老人,竟用两百多天
快乐的钢笔
2025-10-18 03:23: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