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有地方民政局门口排起了长队,拄拐杖的、坐轮椅的、被子女搀着的老人家挤满了

吃西瓜小娱记 2025-10-18 09:50:48

最近山东有地方民政局门口排起了长队,拄拐杖的、坐轮椅的、被子女搀着的老人家挤满了大厅,都是来补办结婚证的。这事儿看着新鲜,其实背后藏着不少现实问题——好多老人结婚证丢了、损坏了,或者早年登记的信息不全,现在办房产过户、遗产继承、出国旅游这些事儿,都得拿着“红本本”才行。 就说烟台黄渤海新区吧,前阵子专门用大巴车接了18对老人去补证。有位刘大爷1975年办的结婚证早就没了影,这次工作人员提前一小时上班,帮着拍照、摁手印,十多分钟就把新证发到了手里。更贴心的是,他们针对偏远镇街的老人,派工作人员五次进村审核材料,分批组织补证,到现在已经帮60对老人解决了难题。青州那边更直接,和大数据中心联手,把服务站设到了镇街,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补证,不用折腾着往城里跑。 可也有闹心的时候。前两天山东某地民政局就因为宣传没到位,好几个村子的老人扎堆来了,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才把证补完。其实这事儿早有苗头——去年芝罘区就遇到过类似情况,当时因为旧城改造,补证的老人比平时多了十倍。有位大叔的老伴病得说不出话,想让工作人员上门办证,结果被拒绝了。为啥?原来前些年有过纠纷,子女质疑老人“被胁迫”,民政局怕担法律风险,只能让老人到现场办。后来他们在登记处设了无障碍通道,安排三个工作人员全程陪着,这才把证补成了。 说到底,这事儿反映出两个问题。一个是老人对结婚证不重视,年轻时觉得“领了证就完事儿”,等老了要办房产、继承这些大事儿,才发现证没了。另一个是早年登记手续简单,很多是手工填的,档案也没电子化,现在查起来特别麻烦。就像东营有对老夫妻,1972年在新疆领的证,后来搬到东营,证丢了想补办。当地民政局联系新疆那边查档案,没查到记录,又帮着联系单位开证明,这才把证补上。老两口拿着新证直抹眼泪:“这不仅是爱情见证,更是晚年的一份安心啊。” 其实现在各地都在想办法。有的地方把服务站设到镇街,有的派工作人员进村审核,还有的专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开绿色通道。但最关键的,还是得老人自己上心——趁着身体硬朗、神志清楚,赶紧把证补了。别等到要用的时候,自己说不清楚意愿,或者子女有纠纷,那可就真麻烦了。 说到这儿,想问问大家:要是你家老人的结婚证丢了,你会催着他们赶紧补吗?或者你觉得,民政局还能做些什么,让老人补证更方便?来评论区聊聊,说不定你的主意能帮到更多人呢! (事件来源:向阳视频)

0 阅读:370

猜你喜欢

吃西瓜小娱记

吃西瓜小娱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