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第13次击落自家战斗机[震惊],当地时间10月17日,乌军动用无人机与导弹对克里米亚地区的油库、弹药库及变电站发动大规模袭击。 俄军紧急出动战机拦截,混乱中,一架尾号为107的苏-30SM战斗机,被自家防空系统击落,飞行员成功跳伞逃生。 据《开源情报防御者》报道及公开记录统计,这已是俄军在冲突期间,击落的第13架自家战机,包括4架苏-35、3架苏-34以及2架A-50U预警机等关键机型。 从技术原理来看,敌我识别系统就像一套“电子暗号”,专业上叫“询问—应答”系统。 地面雷达发现空中目标后,会发出加密的询问信号,相当于“报暗号”; 如果是己方战机,机上装的应答器会依据预设的密码和参数,自动回应信号,如果“对暗号”成功,就会被判定为友军。 可一旦“暗号”传递出问题,比如战场电磁干扰、设备故障,或多架战机同时行动,造成信号“拥堵”,系统就可能“认不出自己人”。 再加上作战时操作员精神紧张、训练不到位,误判开火的风险很高了。 敌我识别难题并非俄军独有,1994年4月14日,伊拉克北部“禁飞区”内,美军两架F-15战斗机,在30秒内连续击落两架UH-60“黑鹰”直升机机击落,机上26人全部遇难。 事故原因也极为搞笑,当时执行巡逻任务的F-15飞行员,在雷达上发现两个空中目标,随即向空中预警机(AWACS)请求协查。 预警机雷达操作员,虽然在屏幕上标注了“友军直升机”标签,且确认目标发出了敌我识别(IFF)信号,但没有及时通知F-15飞行员。 同时,“黑鹰”直升机因应答器持续工作过热,被关闭,无法提供完整识别信号。 最终,F-15飞行员误将“黑鹰”判定为伊拉克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发射“响尾蛇”导弹将其摧毁。
乌克兰空军开始反击了,一架米格29战斗机,携带一枚法国造“铁锤”精确制炸弹,对俄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