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冀东300名八路军被鬼子包围,一名老者从驴背上跳下来,手拿一把“英七七”步枪,三步并作两步找到制高点,伏身射击,第一枪打死鬼子指挥官,第二枪打死鬼子拿旗手,第三枪把两名排一起的鬼子击毙……[无辜笑] 这款俗称“英七七”的步枪在当时极为罕见,它使用7。7毫米弹药,十发弹仓容量,无论是火力持续性还是射速,都优于日军制式的三八式步枪,老人迅速占据制高点,第一枪击毙日军指挥官,第二枪打倒旗手,第三枪重创两名敌军,精准射击顿时让包围圈陷入混乱。 这位名叫李玉山的老猎户,凭借数十年狩猎生涯练就的枪法改变了战局走向,他并非职业军人,却展现了人民战争的真正力量,在那个危难时刻无数像他这样的普通人挺身而出,用各自的方式守护家园。 在冀东根据地,日军推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八路军依托群众建立游击区,形成了独特的生存之道,李玉山并非孤例,河北兴隆县的猎户组成“山林队”,平西根据地的民兵巧妙使用土地雷,都在战斗中屡建战功。 这些民间战士的武器各具特色,除了罕见的进口步枪,土制抬枪、线枪等传统火器在近战中效果显著,猎户们将狩猎技巧运用于作战,擅长隐蔽行动和精准射击,他们的存在让日军始终无法完全掌控农村地区。 当时通过系列政策凝聚民心,使保家卫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深厚的群众基础,让普通人在危急时刻能够毅然挺身,他们或许没有留下详细的个人记录,但他们的精神至今仍在传承。 在和平年代的今天,这种危难中迸发的智慧与勇气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挑战,而普通人身上蕴含的力量始终不容忽视。 网友们敬佩不已: “我的天,这老爷子简直就是现实版的抗日神剧主角啊!不过这是真实发生的历史,比电视剧还传奇,一枪穿俩,这枪法神了!” “看完肃然起敬,‘英七七’这枪现在在博物馆里还能看到,李—恩菲尔德,确实是好枪,老英雄是把打猎的本事用在了保家卫国上,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威力。” “细节决定成败。老爷子这三枪太关键了,专打指挥官和旗手,这叫‘斩首行动’,瞬间让鬼子群龙无首,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不是蛮干。” “热泪盈眶,‘英雄不一定都穿着军装’,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们的胜利,就是靠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普通老百姓用生命和智慧换来的,他们才是最值得铭记的人。” “我是冀东这边的人,听家里的老人讲过类似的故事,很多这样的无名英雄都没留下名字,希望多挖掘这样的真实历史,让后人知道今天的和平多么来之不易。” 在您的家乡或家族里,是否也流传着类似李玉山老人这样,平凡人在抗战中做出不平凡贡献的故事? 官方信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43年冀东300名八路军被鬼子包围,一名老者从驴背上跳下来,手拿一把“英七七
轩叔观察
2025-10-18 13:28:11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