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魏建军这个人,哪儿都好,就是有个让不少人琢磨的 “小问题”—— 作为保定首富,身家早已过百亿,却被人发现穿着 200 多块钱的外套,这在旁人看来,总觉得 “不太合适”。 10 月 15 日,长城汽车高山 7 发布会前的互动环节,这个话题被直接抛到了台面上。 有记者盯着魏建军的牛仔外套发问:“魏总,网上说您这件衣服才一两百块,您觉得合适吗?”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毕竟当着千亿车企掌舵人的面问衣着价格,确实显得唐突。 魏建军却没露丝毫尴尬,笑着反问:“你觉得呢?我这可是将近 300 块的。 ” 一句话逗笑了全场,也让这场突如其来的追问变成了轻松的插曲。 这场小风波很快在网上发酵,讨论焦点却从衣服价格转向了他一贯的行事风格。 有网友翻出 10 月初的照片,成都车展结束后,魏建军坐民航经济舱出差,穿着简单的灰色夹克,和普通乘客一起排队登机。 配文里网友感慨:“千亿资产的大佬,连头等舱都不坐,这身行头加起来估计超不过一千块。 ” 更有人贴出他在车间的近照:蓝色长城工服袖口沾着机油,裤腿上有明显的灰尘印记,手里拿着扭矩扳手正在检查底盘部件,和一线技工没什么两样。 熟悉魏建军的人都清楚,这不是刻意为之的低调,而是贯穿日常的习惯。 长城内部员工透露,魏总办公室里常年备着三套工服,每天上午必然会去车间转一圈,有时蹲在地上和工人讨论装配工艺,起身时后背都沾着污渍。 上个月有供应商去总部谈合作,在食堂碰到魏建军,他端着两素一荤的餐盘,坐在普通餐桌前,边吃边问零部件的质量问题,对方差点没认出这是企业董事长。 这种 “不讲究” 甚至延续到重要场合,5 月的行业峰会上,他穿的国产皮鞋不到 500 块,手腕上是几百块的运动手表,和周围西装革履的同行形成鲜明对比。 但在该 “讲究” 的地方,魏建军从不吝啬投入。 2025 年长城汽车研发预算再创新高,前三个季度已投入 82 亿元,全年预计突破 110 亿元,连续四年保持百亿级规模。 魏建军在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研发预算不设上限,关键看技术能不能转化成用户价值。 ” 就在 10 月初,投资 5.1 亿元的亚洲最大多角度碰撞试验室正式启用,3.9 万平方米的场馆里,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碰撞测试设备。 他带着工程师团队连续一周泡在试验室,每天穿着工服盯着碰撞数据,午饭就在现场吃盒饭,直到首款测试车型达到预期标准才离开。 这种投入背后,是他对行业现状的清醒认知。 面对 2025 年持续的车市价格战,魏建军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靠低价抢市场走不长远,利润被压缩只会限制研发,最后损害的是用户。 ” 他举例说,有些车企把钱花在市值炒作上,而长城把资金砸进混动、纯电、氢能三轨技术研发,就是要避免被资本裹挟。 数据能佐证他的坚持:2024 年长城汽车利润率达到 5.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投诉率比行业均值低 21.3%,实现了 “靠技术溢价” 的良性循环。 外界的两种评价仍在持续。 支持者认为这是 “大佬的通透”,比起用奢侈品撑场面,把钱花在研发和用户安全上更有意义。 质疑者则觉得 “过于随意”,作为企业代表,公开场合应注重形象,避免影响品牌认知。 但魏建军的行动从未受这些声音左右,发布会结束第二天,他又穿着工服出现在新能源工厂,盯着新车型的量产进度,外套上还留着前一天签名会的墨迹。 10 月 17 日,有媒体在试验室碰到他,谈起衣服的话题,他难得多说了几句。 “衣服只要舒服耐穿就行,300 块的牛仔外套比几千块的西装实用多了。 ” 他指着旁边的碰撞测试车,“把钱花在这上面,让用户开着放心,比穿什么都重要。 ” 说话时,阳光透过试验室的玻璃窗照在他身上,工服领口的纽扣有些磨损,却显得格外踏实。 其实根本不存在 “合适与否” 的争论,魏建军的衣着选择早已和他的经营哲学融为一体。 他拒绝把资金浪费在表面功夫上,却在关乎产品核心的领域倾尽全力。 这种看似 “不讲究” 的作风,恰恰是一个实干企业家的底色 —— 知道什么该省,什么该花,什么才是企业真正的立身之本。 10 月 18 日,长城汽车公布最新研发进展,氢能动力系统取得突破,即将搭载新车上市。 新闻配图里,魏建军站在试验设备前,依然是那件熟悉的深色外套,笑容里没有丝毫刻意。 或许正如网友所说,真正的大佬从不需要靠衣着证明自己,他们的底气,都藏在实实在在的成果里。 而魏建军用 300 块的外套和百亿级的研发投入,恰好诠释了这一点。 信源:魏建军幽默回应牛仔外套价格 幽默互动引全场笑声-中华网·新闻
为什么外国不造新能源汽车?长城老总魏建军一句话道破关键:他们是有技术的,并非没能
【179评论】【14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