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荷兰,中国的态度只有一个:不接受豁免,不开启谈判,直至将其彻底打服。北京需要

小栗子说事 2025-10-18 17:54:47

对于荷兰,中国的态度只有一个:不接受豁免,不开启谈判,直至将其彻底打服。北京需要一个“典型案例”,来向全世界宣告一条新铁律:在美国对华的科技战中,没有“中立”,只有“帮凶”。 科技战早已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关乎未来格局的生死博弈。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角色,恰恰成为这场较量中的试金石。北京这一招,明面上敲打的是海牙,实际剑指华盛顿构建的封锁链。 总爱念叨“全球化协作”,却故意忽略某些国家正在用行政手段扭曲市场。当ASML被迫切断EUV光刻机供应时,所谓的“商业中立”早就碎了一地。那些标榜自由经济的国家,亲手给自己的旗帜泼上了污渍。 北京这次的选择充满智慧。荷兰不像美国那般庞大,但它在半导体设备领域占据着关键位置。找准这个支点,既能避免全面对抗的震荡,又能让观望者看清形势。这种精准打击,比盲目咆哮更有力量。 回想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时,多少唱衰中国的声音甚嚣尘上。五年过去,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投入翻了一番,研发经费增速持续领先全球。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实验室彻夜不亮的灯光,是工程师们熬白的鬓角。 西方战略家们始终没搞懂一件事:压力从来都是中国技术突破的最佳催化剂。从北斗导航到C919大飞机,哪个不是在封锁中破茧而出?现在轮到半导体产业,这条突围之路注定布满荆棘,但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在石头上种花。 欧洲各国现在面临艰难抉择。是继续充当美国棋局的卒子,还是重新审视与中国合作的广阔前景?德国总理带着商界代表团访华已经释放信号,当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碰撞,理智的商人知道该如何选择。 这场科技博弈正在改写国际关系教科书。以往那种“选边站”的陈旧思维已经过时,多极世界需要的是平衡智慧。中国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只能靠自己钻研出来。 每一个突破封锁的领域,都在增加中国谈判的筹码。当自主创新形成浪潮,所谓的科技铁幕终将千疮百孔。这个过程需要耐心,更需要定力,就像农民等待庄稼成熟,急不得也慢不得。 中国的科技自立不是要与世界脱钩,而是为了在平等的位置上重新握手。当别人不再能轻易断供时,真正的合作才刚刚开始。这个简单道理,某些国家似乎始终不愿明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荷兰芯片战略 荷兰

0 阅读:810

猜你喜欢

小栗子说事

小栗子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