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40年,皮定均看上了女干部张烽,就让县长去说媒,张烽听说了县长的来意后,拒绝道:“他条件很好,但我不想嫁给他!” 河北涉县妇女救国会的主任张烽,是个有文化又漂亮的年轻姑娘,但心里却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那就是绝不嫁军人。 张烽并不是看不起军人,而是她亲眼看着一个个姐妹成了望眼欲穿的寡妇,战争的残酷让她对军属这个身份充满了恐惧,大家都喊她“铁娘子”,她的意志就像太行山一样硬。 所以,当1940年涉县县长郑晶华来提亲时,碰了一鼻子灰,哪怕提亲的对象是刚在涉县打了大胜仗,消灭三百多敌人的大英雄皮定均,张烽也一口回绝,条件再好,她也不想赌上自己的一生。 而皮定均这边,战场上是条龙,情场上却有点懵,那年他才26岁,对张烽一见钟情,可人家根本不理他这茬。 日子就这么过着,到了1941年,皮定均还跟一位叫陶莹的姑娘谈过婚嫁,可临门一脚又卡住了,太行军区有个硬规定,刘伯承司令员亲自抓的,团级以上干部得满28岁才能结婚,那会儿他27岁,偏偏自己还记错了年龄,以为才24,这么一算得等四年,缘分就这么散了。 时间一晃到了1943年,皮定均快三十了,还是一个人,绕了一圈,他心里最惦记的,竟然还是那个当初拒绝他的“铁娘子”。 他的执着让五分区政委徐子荣都看不下去了,决定亲自出马,这次不仅是说媒,简直是发动总攻,连张烽的父母和姐姐都成了说客,可张烽,还是犹豫。 最后,还是皮定均自己写了一封信,信里没啥花哨词,就实实在在地写,自己打仗是为了大家,也想能有机会守护她,结果一个紧张,把“保护”写成了“抱护”。 信被退了回来,皮定均心里一凉,可打开一看,却乐开了花,信是退回来了,但那个错字,被张烽用红笔仔仔细细地更正了过来。 这个小小的动作,比任何口头答应都管用,张烽读懂了那个笨拙的“抱”字背后,一颗滚烫又真诚的心,那不是一个错别字,那是一个不善言辞的男人,掏心窝子的话。 1943年6月,他们结婚了,婚礼简单到有点寒酸,白开水当酒,桌上没几样像样的菜,有人起哄让新郎官讲讲恋爱史,皮定均憋了半天,冒出一句:“哪有什么恋爱史!”全场顿时鸦雀无声,婚礼也因此得了个“哑巴婚礼”的绰号。 可对张烽来说,这场安静的婚礼,却比什么都踏实,他最动人的情话,早就在那封被修改的信里说完了。 他们一起走过了33年,养育了七个孩子,很多年后,张烽笑着说:“我不嫁军人,可我嫁给了皮定均,因为他不是只有枪杆子,还有一颗心。” 信息来源:个人图书馆《有人给皮定均介绍对象,各方面都很好,可皮定均却说:我就要张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