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那边,大豆已经不是按吨卖了,是按“山”卖的,还没到年底,就卖了超过1亿吨,直接把去年的记录踩在脚下,你猜这泼天的富贵,谁给的?八成,整整八成的大豆,全进了咱家的粮仓,九月份更夸张,巴西港口出来的豆子,几乎是“中国专供”。 倘若你前往巴西中西部的大豆产区,那壮观的景象定会让你震撼不已,金黄灿烂的大豆堆积如山,仓库根本容纳不下,只能暂时露天堆放,再盖上防水布,港口处,等待装货的轮船排成了长龙,每艘船都要装载几万吨大豆,这些满载“金豆子”的货轮,浩浩荡荡地朝着中国驶去。 一位巴西行业专家直言不讳,“我们从未见过如此稳定且庞大的超级买家,中国市场就像一块永远吸不满水的海绵,有着无尽的吸纳能力,” 实际上,这场“巴西热衷种植、中国乐于购买”的合作,是实实在在的双赢局面。 在中国,随着养猪、养鸡等养殖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对饲料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豆粕作为优质的蛋白饲料之一,对于庞大的养殖业而言,就如同每日不可或缺的“粮食”,天天都盼着大豆“及时送达”,此外,国内食用油的消费量也在持续增长,这使得大豆的需求愈发旺盛。 而巴西今年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一方面,大豆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天气条件十分有利,收成创下了历史新高。 不仅如此,巴西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偏低,这让巴西大豆在国际市场上极具价格竞争力,恰逢北美大豆尚未大量上市,巴西紧紧抓住了这波市场行情,稳稳地占据了有利地位。 更为有趣的是,为了满足中国买家的需求,巴西的整个大豆产业链都积极行动起来,从种植环节、质量检测到物流运输,都形成了一套专门针对中国的服务流程,用港口质检员的话说,“现在我们比谁都清楚中国客户对大豆蛋白含量的标准要求,” 看着一船又一船的巴西大豆运往中国,有人或许会心生担忧,我们是不是过于依赖进口大豆了? 然而,深入思考便会发现,这恰恰是中国人在农业领域下的一盘高明棋局。 这并非简单的“买买买”行为,而是一种“借地种粮”的智慧之举,我国耕地资源有限,首先要确保米饭、面条等主粮的自给自足。 而大豆这类作物对土地的需求较大,与其将所有耕地都用于种植大豆,不如适当进口,相当于“借用”他国的土地来满足自身需求。 我们并没有一味地依赖进口而坐享其成,国内一直在大力推进大豆振兴计划,致力于提高国产大豆的产量。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还积极参与巴西的港口建设,投资仓储物流等领域,这一举措不仅帮助巴西提升了产业效率,也进一步保障了我国大豆供应链的稳定。 更重要的是,我国从来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虽然巴西是我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但美国、阿根廷、俄罗斯等地的大豆,我们同样也在采购。 如此一来,即便某个地区的供应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我国的大豆供应,真正做到了“东边不亮西边亮”,避免了被人“卡脖子”的风险。 归根结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粮食安全的概念已与过去大不相同,不再是单纯地追求“什么都自己种”,而是要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合理组织资源,确保供应的稳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粮食安全。 所以,当你下次品尝国产的猪肉、鸡肉时,或许很难想到,这其中可能有着巴西大豆的一份功劳,而这,正是中国人在新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聪明做法,既用心耕种好自家的土地,又善于利用全球的资源,两手齐抓,双管齐下。
高溢价,让巴西丢掉了已经到嘴的中国大豆订单?中国如果不买美国大豆,对于其他产
【10评论】【12点赞】
笑出腹肌
我回去种得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