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已不再提1991年或2022年的边界 今天早上,泽连斯基与记者进行了交流,并发表了几番耐人寻味的言论。其中,泽连斯基称“我们将在接触线上的现有阵地停火。” 这种转变绝非主动示好,而是被前线窘境逼到绝境的无奈之举,战场从不会迁就嘴硬的一方,俄军在乌东的稳步推进早已撕开乌军防御缺口,再硬撑谈领土完整,恐怕连现有阵地都难以保全。 当前俄乌战线长达1029公里,每一寸争夺都充满残酷消耗,俄军已牢牢掌握主动权。 顿涅茨克的波克罗夫斯克作为战略枢纽,正遭遇俄军步兵与重型装甲车的轮番猛攻,补给生命线岌岌可危,如今乌军防御能力远不如去年7月首次遭遇重创时。 哈尔科夫州的库皮扬斯克更是危在旦夕,俄军已部署至城市南北两侧并动用无人机渗透,当地官员坦言局势危急。 此外,俄军还包围了米尔诺格勒,在库皮扬斯克市中心展开巷战,从侧翼包抄康斯坦丁诺夫卡,向红利曼稳步推进,同时激活谢韦尔斯克方向的攻势,这张收紧的包围网让乌军疲于奔命。 更致命的是,俄军曾在红军城方向数日内推进15千米,控制超150平方千米土地,这里作为乌东关键交通枢纽,一旦失守将彻底切断乌军补给线,其战略损失远超局部战场失利。 兵力短缺让泽连斯基彻底没了谈条件的底气,目前乌军45万兵力对抗俄军54万大军,年底俄军兵力预计增至69万,差距还在持续拉大。 乌克兰3700万人口的潜在总动员力不足100万,经数年战争,青壮年死亡与外流达数百万,征兵年龄放宽至60岁仍难补缺口。 美国情报显示,乌军阵亡8万人、伤员40万,逃兵比例5%至10%,约80万青年男性逃避兵役。 为凑兵力,乌军大量招募外籍雇佣兵与女兵,前者总数1.5万至2万人,拿着本土士兵4到7倍的高薪却忠诚度堪忧,上半年就有三千多人大规模撤离;后者从战前5万增至近10万,占总兵力10%,但普遍缺乏训练,在冬季战场面临体力与环境的双重考验。 精锐部队损耗更为严重,第67机械化旅、第24机步旅损失殆尽,精锐的“亚速国民警卫队第一军”第1“总统”旅只能反复充当救火队,拆东墙补西墙的状态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反攻。 装备缺口让乌军防御雪上加霜,现代战争中步坦协同至关重要,但乌军战车缺口达上千辆,不少机械化部队名存实亡,第153机械化旅因缺乏步兵战车彻底丧失机械化作战能力。 开战以来,乌军虽获约7500辆战车,但战损已达5000辆,西方援助远跟不上损耗速度,加拿大一年提供50辆,同期乌军损失却是其10倍。 无奈之下,乌军只能拆报废战车拼凑能用的装备,这类“拼凑货”在正面战场生存能力极差。 远程打击与防空领域更是陷入困境,美制“海马斯”火箭炮因俄军电子战能力增强效能骤降,弹药供应也遇瓶颈;“爱国者”防空系统若失去美国援助,导弹库存数周内就会耗尽,欧洲提供的SAMP/T防空系统性能不足、数量短缺。 西方承诺的超10亿美元新援助及瑞典等国的长期支持,要么杯水车薪,要么远水解不了近渴,根本无法改变装备短缺现状。 外部支持的松动给泽连斯基的领土诉求判了缓刑,美国作为主要援助国,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大幅削减对乌援助,美制武器虽仅占乌军装备20%,却承担着区域防空、精确打击等关键任务,断供直接导致乌军作战能力断崖式下跌。 更让乌克兰不安的是,美俄直接接触并计划举行面对面会晤,欧盟不满却无力阻止,这种绕过乌克兰的谈判模式,意味着其领土可能成为交易筹码。 欧洲多国虽宣称继续支持,但自身军火库存告急,所谓“平替”武器要么性能不足,要么受美国技术限制,难以填补缺口。 8月美欧乌视频会议上,泽连斯基强调停火与安全保障,但西方更倾向推动和谈,乌克兰核心诉求已被边缘化。 国内困境也让泽连斯基政府难以维持强硬立场,乌克兰经济近乎崩盘,全靠西方援助勉强支撑,民众厌战情绪日益高涨,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民调显示,仅7%的人认可泽连斯基所在政党的工作,55%表示不满,越来越多年轻人倾向用土地换和平。 残酷的征兵场面加剧社会矛盾,保家卫国逐渐变成令人恐惧的负担,内部不稳定让泽连斯基根本无底气坚持领土诉求。 泽连斯基提出“就地停火”,本质是想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为乌军争取重整兵力、修补防御缺口的时间。 但这一想法能否实现,主动权早已不在基辅手中,俄军正通过消耗战术持续杀伤乌军有生力量,刚取得的战场优势显然不会轻易放弃,毕竟谈判桌上的承诺远不如战场上的实际控制可靠。 从高调喊领土完整到低调提就地停火,泽连斯基的转变背后是战场失利、兵力枯竭、装备短缺、外部失援与国内动荡的多重压力,这与其说是战略调整,不如说是现实面前的被迫妥协,至于普京是否会给这个喘息之机,终究要看俄军接下来的战场节奏如何把控。
泽连斯基已不再提1991年或2022年的边界 今天早上,泽连斯基与记者进行了交
未央秘史
2025-10-21 14:46: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