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一篇文章向美国提出一项建议:放弃对华交易策略,转向全面遏制。 文章中直言不

静芙说事儿 2025-10-21 15:59:05

德媒一篇文章向美国提出一项建议:放弃对华交易策略,转向全面遏制。 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指出,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已陷入困境,原本设想的关税施压未能奏效,反而促使中国采取对等反制。 文章特别提到中国在稀土、关键矿产等领域的反制措施,认为这些举措显示出中国已掌握相当程度的地缘经济博弈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德媒在批评特朗普对华政策的同时,极力推崇美国参议员鲁比奥和财长贝森特的强硬立场。 这种倾向性建言背后,映射出欧洲战略界的深层考量:希望美国将战略重心同时对准中国和俄罗斯,从而为欧洲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 欧洲智库的盘算具有清晰的三重逻辑,首先,推动美国同时遏制中俄,将迫使华盛顿重新重视与欧洲的传统同盟关系。 当前美欧关系因贸易争端和乌克兰问题陷入低谷,若美国需要欧洲配合其全球战略,就不得不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上做出让步。 而且欧洲期待在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在美国单边主义倾向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欧洲希望借助共同应对”中俄挑战”的机会,重新确立其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这种定位不仅关乎政治影响力,更关系到未来国际秩序中欧洲的话语权。 更深层看,欧洲试图在美中俄三角关系中扮演平衡者角色,德媒文章透露出一个微妙信号:欧洲不愿在美中对抗中选边站队,而是希望通过推动美国同时应对两个战略对手,使欧洲获得左右逢源的机会。 这种策略若能成功,欧洲将在能源、贸易和投资等领域获得双重收益。 现实情况却比欧洲的设想复杂得多,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政策始终以“美国优先”为准则,其战略重心始终聚焦于中国。 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对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占比已达总兵力的60%,而对欧洲的投入持续缩减,这种资源配置清晰表明美国的战略优先级。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特朗普政府的立场也与欧洲期望相去甚远,美国政府多次表示希望尽快结束冲突,这与欧洲希望借助美国力量持续削弱俄罗斯的战略构想存在明显分歧。 经济领域的矛盾同样难以调和,尽管德媒呼吁美欧联手,但美国对欧洲商品加征的关税仍未取消,双方在数字税、产业补贴等领域的争端持续发酵。 这些现实利益冲突使得跨大西洋联盟的重建面临重重障碍。 中国因素成为影响三边关系的关键变量,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深入布局,使得任何“脱钩”建议都缺乏现实基础。 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其全球总销量的40%,空客公司每年度三分之一的订单来自中国,这种深度利益交融,决定了欧洲很难完全追随美国的对华遏制战略。 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博弈从来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欧洲试图通过建言献策来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做法,本质上反映了中等力量在变局中的适应策略。 但要想真正实现战略自主,欧洲还需要在发展对华关系时找到更具建设性的路径。 当前国际秩序正处于深刻重塑期。德媒的建言与其说是为美国出谋划策,不如说是欧洲在探索自身定位过程中的一次思想投射。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利益与全球格局的契合点。

0 阅读:168

猜你喜欢

静芙说事儿

静芙说事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