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子一辈子没结婚,去世后,他的大姐、二姐公证后继承其遗产,二姐的儿子整理遗

开心小果汁 2025-10-21 17:03:28

上海,男子一辈子没结婚,去世后,他的大姐、二姐公证后继承其遗产,二姐的儿子整理遗物时发现舅舅留下一份遗嘱,房子、股票、银行存单都归他一人继承,于是,男子把遗嘱照片发给母亲,由母亲转给大姨,不料,大姨不认可,认为遗嘱里“外甥”写成了“外孙”,“李炯”写成了“李烔”遗嘱应当无效。 这位姓张的男子在上海奉贤区生活了一辈子,没成家也没孩子,父母走得早,身边最亲的就是两个姐姐和二姐的儿子李炯。平时家里灯泡坏了、水管堵了,都是李炯跑前跑后打理;张先生生病住院,也是李炯守在床边端水喂药,这份亲近劲儿,亲戚们都看在眼里。 2022年5月,张先生突然离世,留下一套房子、不少股票和银行存单。姐妹俩想着弟弟没后人,遗产自然该归她们,当年11月就去公证处办了法定继承公证,把财产平分成两份,悄悄分了些活期存款,这事看似就尘埃落定了。 没料到,一年后的2023年3月,李炯帮舅舅收拾那个旧木盒时,手指摸到了叠得整齐的信纸。展开一看,是舅舅的亲笔字,虽然歪歪扭扭,意思却清清楚楚:“房子、银行存单、股票、邮票所有一切,故世后由大外孙李烔一人继承,其他人无权干涉。” 李炯鼻子一酸,舅舅平时不爱说贴心话,原来早把他放在了心上。 3月13日,他赶紧拍了遗嘱照片发给母亲,特意加上一句“我接受舅舅的遗赠”,让母亲转给大姨。可大姨看完直接急了:“本来有我一半的东西,现在全没了?这遗嘱肯定不算数!” 好好的亲戚,瞬间翻了脸,电话里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李炯只能拿着遗嘱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大姨的理由摆了三条,看着都挺硬气。第一条就说李炯没在60天内表态,按规矩算放弃。可李炯早有准备,掏出手机翻出微信记录——3月11日发现遗嘱,13日就明确说了“接受”,连发送时间都清清楚楚。法官当场就说了,电子记录也是证据,这表态既及时又合规,这条理由站不住脚 。 接着大姨又揪着错别字不放:“外甥写成外孙,名字炯字多了一笔,连落款日期都只写了二〇二年,这明显是假的!” 可法院一调查,真相就明了了。张先生文化程度不高,平时说上海话,“外甥”和“外孙”发音几乎一样,明显是口误笔误。更关键的是,张先生根本没有外孙,亲戚里也没叫“李烔”的,结合他和李炯的亲近关系,用脚想都知道是指谁 。法官还发现,房子2020年才登记到张先生名下,遗嘱里提了这套房,说明是2020年后写的,日期漏写“二”字只是小瑕疵,不影响效力。 最后大姨拿出之前的公证书:“我们都公证过了,法定继承才作数!” 这更是踩了法律的坑。法律早有规定,有合法遗嘱的,得先按遗嘱来,法定继承得往后排。之前的公证,不过是姐妹俩不知道有遗嘱才办的,自然不算数 。 一审法院直接判了遗嘱有效,所有遗产归李炯。大姨不服上诉,二审还是维持原判。结果出来,网友立马吵开了。有人说大姨贪心:“自己有家庭有孩子,还盯着弟弟的遗产,外甥照顾舅舅那么久,该得!” 也有人替大姨委屈:“本来以为能分点,突然冒出遗嘱,换谁都难接受,不能全怪她贪心”。 写遗嘱别太随意,名字、日期尽量写准,但也不用怕写错字,只要意思明了、是亲笔写的,法律不会较真。更重要的是,涉及财产安排不妨跟家人透个底,别让身后事变成身后烦。 你觉得大姨的做法能理解吗?要是李炯最后主动分点钱给姨妈们,会不会更圆满?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0
开心小果汁

开心小果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