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2006年,广东顺德海关的一名普通公务员晚上回到家,悄悄对妻子说:“老婆,我的银行卡上多了4100万,别告诉别人,”妻子开始不相信,但看到余额后,她也震惊了,颤抖着问:“这些钱从哪来的?”没想到公务员淡定地回答:“写书赚的。” 石悦的性格非常内敛,从不愿给他人添一丝麻烦,上大学时,宿舍门被反锁,他宁愿在门外坐了三个小时,也不敲门打扰同学,这种内敛的性格让他在现实中始终保持低调,却在网络上收获了大量关注。 2006年3月,石悦在天涯论坛开始连载《明朝那些事儿》,他用给朱元璋设计“应聘简历”这种幽默的方式解读历史,很快就在“煮酒论史”板块引发热议。 两个月后,这篇帖子的点击量突破百万,巨大的访问量甚至导致服务器出现卡顿,热情的读者自称“明矾”,还给朱棣起了“拆迁队长”的外号。 但名气大增的同时,石悦也遭遇了不少的非议,网络上爆发了“明月门事件”,有人指责他伪造点击量,还说他的文章存在史实错误。 石悦的回应简单而坚定,他表示伪造点击量比篡改历史更不可取,他没有陷入争论,而是把连载平台转移到新浪博客,用持续更新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对石悦来说,公务员和作家这两个身份他分得很清楚,白天,他是海关的缉私警察,在码头处理查验案件的工作;到了晚上,他就在出租屋里查阅史料进行写作,常常写到凌晨两点。 在一次执行缉私任务,在颠簸的装甲车里,他借着手机微弱的光线还在坚持写稿,公务员身份带来的责任和纪律意识,反而成了他抵御外界浮躁的定力,也让他的职业发展越来越顺利,从海关科员逐渐晋升到省级政府的领导岗位。 当4100万元的累计版税打入银行卡时,他平静地向妻子说明钱的来源后,就把所有钱存成了定期,这个举动,相当于主动给财富的影响加上了“隔离层”,避免财富打乱自己原本的生活节奏。 其实,石悦写作的初衷本来就和金钱无关,当初有出版商建议他停止免费连载,改成付费阅读,他坚决拒绝了。 他希望那些追更的下岗工人、外卖小哥等普通读者能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免费又优质的内容,凭着这个想法和对历史的热爱,让他写出了《明朝那些事儿》。 在一次讲座中,石悦引用了自己书中对崇祯皇帝的评价:“所有的错误,都不是前进的方向。”接着他补充说,这句话说得有些绝对,需要用自己的后半生去验证,从海关缉私警察到政府工作人员,石悦的人生历程正是对这句话的实践。 信源:人民日报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石悦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