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还是深谋远虑啊,在收购了荷兰安世半导体以后,并没有把宝全押在荷兰,而是选择把大部分产能放在了国内,这一点很高明。 要说安世的产能转移,那真是教科书级别的“三步走”。2019到2021年,东莞封测厂产能从30%飙到50%,上海临港晶圆厂开建,2022到2024年,供应链本土化加速,和中芯国际、华虹签了长期协议,关键原材料75%实现国产。 2025年技术自主化启动,直接牵头制定了多项功率半导体行业标准。这波操作直接让闻泰在荷兰冻结事件中稳如泰山,荷兰想切中国区的系统权限?东莞工厂早就独立部署了IT系统,数据备份能72小时恢复生产,根本不慌! 更绝的是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双循环”打法。荷兰冻结30个法律主体资产时,闻泰直接启动“国内+海外”双供应链:国内东莞、合肥封测中心维持80%产能,海外德国汉堡厂、英国曼彻斯特厂保障欧美客户。 关键还有“即断即补”机制,和鼎泰匠芯、甘肃晶圆厂绑定,原材料断供48小时内就能调资源,产能利用率愣是保持92%,客户交货延迟控制在28天内,这波操作简直绝了! 技术自主化才是长期胜负手。上海临港厂砸了50亿建12英寸车规级晶圆产线,重点突破SiC和GaN第三代半导体。2025年Q4,汉堡厂SiC中试线投产,1200V SiC MOSFET已经通过车载充电器认证。 现在MOSFET全球市占率14%,单车芯片用量超1000颗,国内Top3车企供应链全打通,这波“技术在中国、市场在全球”的布局,直接让闻泰在车规芯片领域站稳脚跟。 在“卡脖子”技术突围中,“渐进式本土化”比激进并购更香,产能转移、供应链重构、技术自主三步走,既躲过了海外政治风险,又夯实了本土产业基础。 这告诉我们,全球化退潮期,真正的竞争力不是短期并购规模,而是构建“技术-产能-市场”的闭环生态。 闻泰把70%产能扎根本土,不仅能扛外部冲击,还能靠规模效应降成本、加速技术迭代。这种“以我为主”的全球化策略,或将成为中国半导体突破封锁的关键路径。 未来随着第三代半导体产能释放,闻泰在新能源、AIoT领域的技术优势会更大,其战略转型经验更给其他科技企业打了个样,逆全球化浪潮里,唯有深耕本土、构建韧性供应链,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闻泰科技还是深谋远虑啊,在收购了荷兰安世半导体以后,并没有把宝全押在荷兰,而是选
物规硬核
2025-10-22 02:52:14
1
阅读:3839
玉你有缘
核心知识产权的存储资料绝不能放在国外!
温柔十六叔 回复 10-22 13:26
应该是买下来的核心知识产权,就算不合法,也要搞到国内。否则就可能鸡飞蛋打,那再想想,是不是直接拿来更划算
用户14xxx79
中国应该制裁荷兰任命的非法CE0等人,禁止入境,冻结其资产
金木水火土
当初荷兰只留一个办公室和一部电话机就够了
西戈
有先见之能?
元泰
高明让人家控制了?
飞过海 回复 10-22 17:01
你再高明能挡得住人家明抢么
渡了 回复 10-22 13:43
产能在中国,系统方面中国替代也不是问题,就是科研一大部分在欧洲。
韭菜炒大葱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次荷兰正好给了闻泰科技全面回归的机会。
水分子
真的吗
超龄奶爸 卖奶养家
设备检测维修零件是自家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