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女子开了家寿衣店,这天刚开门,就来了一群老外,女子一开始没在意,不料,这些老外竟然挑起了寿衣,甚至还往自己身上穿,嘴里还不停的说着“amazing”,女子顿感不妙!赶紧过去阻止,对方还以为要涨价!女子比划了半天才让对方明白,这是给死人穿的!可在对方坚持下,女子只好给卖给对方四个日常戴的帽子!网友:洋相,还是得洋人出! “不行!这个不能穿!”2025年10月19日,耿大姐照常拉开寿衣店的卷帘门,她没想到,第一批客人竟是一群兴致勃勃的外国面孔。他们对着中式寿衣发出“amazing”的惊叹,手指抚过丝绸面料上的传统绣花,仙鹤、祥云、莲花,这些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往生极乐的图腾,在外国朋友眼里纯粹是东方美学的展现。 当一位客人拿起一件深紫色绣金寿衣往身上比划时,耿大姐才从错愕中惊醒。她急忙上前,但语言不通让简单的解释变得困难重重,她试图表达“这是给去世的人穿的”,却只能指着地面,做出安息的姿势。对方显然误解了她的焦急,以为店主是要涨价,连连表示可以加钱。 这场哑剧持续了五分钟,最终双方各退一步:耿大姐取出为日常经营而准备的帽子,外国朋友们虽略显遗憾,仍欣然买下四顶。 在中国传统中,寿衣从来不只是件衣服。寿衣要提前准备,代表着从容面对生死;面料要丝绸,象征子孙绵延;绣花要避开缎子,因为谐音“断子”。这些代代相传的规矩,构成了中国人对生命终点的尊重与寄托。 当那群外国游客站在寿衣店里,他们眼中所见并非死亡,而是异域文化的审美表达。那件引起争抢的紫色寿衣,是中国人是为高寿老人准备的喜丧礼服,紫色代表尊贵,金线绣制的文字寓意吉祥永恒。 之所以会被误认为“传统服饰”的寿衣,是因为保留着明清以来最纯粹的中式剪裁:宽袖、系带。这些元素在汉服复兴运动中重新进入日常视野,也就难怪外国游客会产生混淆。 而寿衣店之所以会同时售卖日常帽子,耿大姐表示,这是因为纯粹依靠寿衣经营难以维持生计,补充日常服饰实在是无奈之举。但是她不能因为对方不懂,就“将错就错”,毕竟,做人得讲良心,而且,这些外国游客觉得美,恰恰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确实有吸引力。 所以,她最后将平时卖25块钱一个帽子,以15块钱的价格卖给了他们。这场因文化差异引发的误会,最终以善意与诚信画上了句号。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源: 观察者网——老外把寿衣当潮服试穿完了还要买,店主拗不过卖了几顶帽子:日常也可佩戴 文│一阳 编辑│史叔
江苏一女子开了家寿衣店,这天刚开门,就来了一群老外,女子一开始没在意,不料,这些
史叔温情
2025-10-22 12:08:12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