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中美互相征收港口费,是中国在吃亏,因为美国几乎不造船,而中国的造船量却很大,但事实上,中美对制裁船舶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去年4月17号,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了个301调查,专门瞄准中国在航运、物流和造船业的主导地位。 调查报告里直指中国通过补贴,让本土造船业占了全球一半以上市场份额,美国自己造船能力弱到全球份额不到1%。他们觉得这不公平,得整点措施保护自家产业。 结果今年10月14号起,美国开始正式收钱了。 具体说是对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按每净吨50美元收费;对中国建造的船舶,要么每净吨18美元,要么每个集装箱120美元,哪个贵选哪个;连带汽车运输船,就算不是美国造的,也得每吨14美元。 这套收费直接推高中国船进入美国港口的成本,表面上看是想逼船东们转头买美国船或别国船,避免额外开销。这是为了恢复本土造船竞争力,帮美国工人找饭碗。 可现实是美国船厂效率低、成本高,短时间内根本翻不了身。数据显示,美国港口总吞吐量才25亿吨左右,全球占比5%,远不如中国170亿吨的30%。 中国在10月10号交通运输部就发公告,反制措施从10月14号同步生效。 收费对象不光是美国建造的船,还包括美国拥有或运营的,以及美资持股25%以上的船舶,甚至悬挂美国旗帜的也算在内。 起步价每净吨400元人民币,之后每年加码:明年4月17号起640元,2027年800元,到2028年1120元。这递增设计挺聪明,既给对方调整空间,又显示决心不让步。 关键是中国标准把美资渗透全球航运的痛点给戳了。 像贝莱德这样的美国资产管理公司,手里握着全球10%集装箱吞吐量份额,好多国际航运巨头背后都有美国资本影子。他们以前靠代持股权或换旗避开麻烦,现在这条路堵死了。 要么多掏钱,要么减持退出。更别提中国还提前在9月底修订海运条例,给本土船东补贴,筑好防火墙。交通运输部发言人明说,美国这单边主义破坏国际海运秩序,中国反制是按国内法和国际法来的正当防卫。 两国标准一比,就看出门道了。美国那套眼睛只盯着“中国制造”,路子窄,基本针对造船量大这个表面问题。他们的收费主要落在船东头上,试图用经济压力逼人换供应商。 可中国反制跳出这个框,直接打资本布局和市场话语权。持股25%这条线一划,好多挂第三国旗的船也跑不掉,因为全球航运资本交叉复杂,美国华尔街资金到处渗透。 结果船东们开始忙活调整股权结构,避开红线,有些船干脆在公海换旗,继续靠中国港口。 这波操作还牵扯到第三方,像韩国就倒霉了。韩华海洋为换美国关税优惠,投了1500亿美元帮建船厂,本想分美军订单,结果美军订单外人不沾边。 现在中国反制,10月14号商务部公告把韩华的5家美国子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冻结财产、禁交易,还威胁进一步措施。韩国船企订单锐减,投资打水漂。 美国自己损失小,因为钱是韩国出的,可他们喊的“造船复兴计划”成笑话。 全球航运业格局在变,油轮和集装箱船成本上升,供应链受冲击。美国供给链本来就头疼,东海岸罢工刚停,新关税又来,最高可能到270%。中国稀土管制扩大,也在回击。 美国想用费扭转颓势,结果撼动自家资本根基。全球航运格局改变,新的冲击即将来临。
由于中国的对等反制,很多美国的船只已经放弃停靠中国港口。就说10月14号这天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