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龙一棍敲醒台湾人,唐湘龙在节目中发表爆炸性的言论,他在谈到大陆对台湾的态度时说:“别做梦了!大陆只要台湾这块地,上面的人有没有、科技强不强,根本无所谓!” 有人说这是危言耸听,但我看更像忠言逆耳,大陆对台湾的态度,从来不是某些政客幻想的“讨价还价”,而是主权问题上的寸步不让,这事还得法理、实力和人心三个维度看。 就法理而言,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是口号,而是白纸黑字的国际法铁证。 1943年《开罗宣言》清楚写着“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更是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这些文件摞起来比台湾某些政客的演讲稿厚得多,可民进党当局偏要掩耳盗铃,否认光复节、炒作“台湾地位未定”,甚至勾连外部势力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唐湘龙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就直言:“承认光复节,就必须接受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理事实。” 那些拿“民意”当挡箭牌的人,先问问自己敢不敢面对历史。 再看实力,解放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早已今非昔比,10月16日到17日,24小时内解放军18架次战机越过海峡中线,抵近台湾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空域,同时9艘军舰在周边海域巡弋,直接戳破了“台军能守、美军能救”的谎言。 更别说4月那场大规模联合演训,东部战区出动歼-16、轰-6K等先进战机,模拟对台岛重要军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连山东舰航母编队都前出至台岛以东海空域,形成“外阻内封”的战略态势。 反观台湾,赖清德当局把防务预算提到GDP的3%,宣称要打造“台湾之盾”,结果台军士兵在社交媒体抱怨装备老旧,F-16V战机频繁失事,连“雄风-3”导弹试射都能误击渔船。 美国倒是通过了10亿美元对台军售案,可明眼人都知道,这些武器不过是“政治安慰剂”,兰德公司的兵棋推演早就显示,台海一旦开战,美军7天就会耗尽精准导弹库存,补给线被切断后只能干瞪眼。 就民心向背而言,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不是民进党“去中国化”教育能割断的。 10月15日到21日,80位台湾师生参加湖南长沙的长台青年文化交流营,在湘菜制作、汉服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10月22日,50余名台湾青年在珠海与大陆球友以球会友,在参观太空中心、留学文化馆时惊叹大陆科技发展的速度,这些场景,比任何“台独”宣传都更有说服力。 就连民进党自己的民调都显示,53%的台湾民众不赞同赖清德处理两岸关系的方式,44.8%的人认为美国不会真心“防卫台湾”。 国民党全代会选出郑丽文,这样主张两岸交流的中生代,更折射出了岛内民意的转向。 在我看来,回家的路不在政客演讲稿里,而在普通人热气腾腾的生活中,当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把事业圈、朋友圈扩展到大陆,当台商台企在大陆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赚到真金白银,谁还会信“大陆只要地不要人”的鬼话?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台独”势力不会轻易认输,赖清德当局一面炒作“抗中保台”,一面把台积电等高科技企业绑上“台独”战车,妄图用半导体技术当“人质”。 可他们忘了,大陆早已建立起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中芯国际的14纳米芯片量产,华为麒麟芯片突破封锁,都证明中国在关键技术上完全能自主可控。 更讽刺的是,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因为技术工人短缺、成本飙升,投产时间一拖再拖,连美国媒体都感叹“这是一场豪赌”。 台湾的科技优势,在大陆的制度优势和市场潜力面前,正在逐渐褪色。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大陆有实力、有理据、得人心,为什么还不“武统”? 答案很简单:我们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景。 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会容忍“台独”分裂,更不意味着我们会放弃使用武力。 正如国台办10月15日发布会强调的:“台独”意味着战争,搞“台独”就是把台湾民众推向兵凶战危的险境。 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常态化战备警巡,既是对“台独”的震慑,也是对和平的守护。 回到唐湘龙的言论,他的“刺耳”恰恰在于戳破了两个谎言:一是“台独”势力幻想的“国际支持”,二是某些人臆想的“科技要挟”。 历史已经证明,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分裂行径都注定失败;现实正在证明,大陆的发展进步是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那些还在做“倚美谋独”白日梦的人,该醒醒了,大陆对台湾的主权主张,既有国际法的支撑,也有强大国防的保障,更有14亿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台湾的前途只有一条,那就是回归祖国怀抱;台湾同胞的福祉只有一种,那就是与大陆同胞共享中华民族的荣光。
台湾名嘴周锡玮一针见血地点评:郑丽文遇到好时候,因为中国大陆太强了,在全世界唯一
【21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