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价:中国为何长期得不到诺贝尔奖? 德国媒体德国之声(中文版)7日,以《中国

时间斥候 2025-10-23 11:34:05

外媒评价:中国为何长期得不到诺贝尔奖? 德国媒体德国之声(中文版)7日,以《中国为何长期得不到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为题刊登了一篇文章。 报道提到了自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以来,没有中国人获奖的现状,并刊登了奥地利《德·标准报》关于“中国科学不可阻挡的崛起之路”的评论文章。 《德标准报》的评论文章说,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最新报告显示,24年中国发表科学论文约90万篇,在G20国家中居首位。 美国以约50万瓶位居第二。 这意味着自1945年以来长期垄断科学研究霸权的美国首次被超越。在获得诺贝尔奖时,中国的论文数量为30万篇,而美国和现在一样只有50万篇。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论文质量如何? 在评价高质量论文的《自然指数》中,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 在全球近2万家研究机构的学术出版巨头施普林格·内奇尔的排名中,中国科学院超过哈佛大学位居榜首。 欧洲最负盛名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仅排在第10位,而进入前12位的研究机构均来自中国。" 他说:"从这些情况来看,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目前没有诺贝尔奖的原因。 因为科研成果得到认可并获得诺贝尔奖,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诺贝尔奖反映的是过去的研究状况,并不能直接反映现在的科学实力。 但是,从今天的研究水平来看,中国显然是想取代美国的地位。 评论文章说,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削减和抑制研究经费政策迫使美国科研转型,这种情况间接加速了中国在科技上的追赶。 目前,美国在人工智能(AI)领域仍保持优势,这与美国拼命维护硬件领域的优势有密切关系。 他评价说,"但这也正受到今年中国AI语言模型DeepSeek的压力。 他说,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即将揭晓(截至发稿时未公布),但中国科学家获奖的可能性仍然极低。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屠呦呦将不再是中国唯一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

0 阅读:0
时间斥候

时间斥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