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卖公司,也不将技术转让给中国。 一家百年老牌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23 11:50:38

绝不向中国低头?宁愿裁员9000人卖公司,也不将技术转让给中国。 一家百年老牌发动机巨头,面对中国广阔市场,却铁了心守着自家宝贝技术,死活不松口。结果自家后院起火,全球疫情一闹腾,直接砍掉9000个岗位,公司摇摇欲坠。这里面藏着什么猫腻? 说的就是英国罗罗公司,这名字在航空圈里可是响当当的存在。1906年查尔斯·罗尔斯和亨利·罗伊斯联手创办这家企业时,恐怕没料到它会成为主宰全球航空发动机市场的巨头之一。 如今总部扎在伦敦的罗罗,手里攥着遄达系列这样的王牌引擎,全球400多家航空公司、160支武装部队都是它的客户,论技术硬实力确实有傲娇的资本。 不过再厉害的巨头也扛不住时代的冲击。2020年那场席卷全球的疫情,给了依赖航空业的罗罗致命一击。国际航班大面积停飞,飞机造得少了,发动机订单自然跟着锐减。 这家公司当年直接把宽体飞机发动机的交付目标从450台砍到250台,上半年就亏了54亿英镑,全年亏损更是高达40亿英镑,百年基业一下晃得厉害。 就在这生死关头,东方市场递来了救命稻草。当时中国正在全力推进C919大型客机项目,对罗罗的核心引擎技术求贤若渴,主动提出共同研发、共享技术的合作方案。 要知道中国航空市场的体量摆在那儿,一旦合作成功,罗罗不仅能拿到真金白银的订单,还能借助中国市场快速回血。这事儿放在任何一家企业面前,几乎都是必选项。 可罗罗的操作让整个行业都看懵了。它愣是把送上门的生机推了回去,铁了心不松口技术的事儿。为了活下去,这家公司只能对自己下狠手。 2020年5月,CEO沃伦·伊斯特宣布全球裁员9000人,占到当时5.2万名员工的17%,其中英国本土就有3000个岗位被砍掉。第一批被裁的1400多人里,既有民用航空部门的管理层,也有工厂里的技术工人,裁员现场的沉重可想而知。 光裁员还不够,罗罗还盯上了自家的核心资产。2022年9月,它把西班牙子公司ITP航空以16亿欧元的价格卖给了贝恩资本牵头的财团,等于把部分发动机制造的家底给卖了。 这波操作看得人费解,放着中国的广阔市场和合作机会不用,非要裁员卖资产,背后藏着的猫腻其实和国际政治脱不了干系。 美国早就盯着这桩潜在的合作,直接给罗罗放了狠话:要是敢和中国共享技术,就把它列入实体清单。这可不是吓唬人,一旦被列入清单,罗罗不仅会失去美国市场,还可能遭到整个西方阵营的联合制裁。 对罗罗来说,它的国防业务占比近三成,不少军用发动机订单都和西方国家绑定,真要是得罪了美国,后果比疫情冲击更严重。 更关键的是,罗罗对英国政府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英国航空工业的支柱,还为所有英国皇家海军潜艇生产核动力装置,这种战略级企业根本由不得自己任性。 英国政府手里握着罗罗的金股,外资持股比例被限制在15%以内,真要涉及核心技术转让,英国政府第一关就过不了。在政治压力面前,罗罗只能放弃中国市场的诱惑。 有意思的是,罗罗虽然死守技术不松手,却没打算彻底放弃中国市场。就在全球大规模裁员的2020年,它反而计划在中国增加50个岗位,主要是动力系统业务的工程师。 原来中国数据中心的爆发式增长,让罗罗的mtu系列发动机找到了新商机,它一边拒绝转让航空发动机技术,一边悄悄布局中国的动力系统市场,算盘打得相当精明。 好在罗罗的底子确实厚实。靠着国防业务的稳定订单和能源系统的贡献,这家公司在2021年实现了扭亏为盈,全年基础营业利润达到4.14亿英镑。 到了2023年上半年,利润直接冲到6.73亿英镑,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业绩,还把全年利润指引上调到12亿-14亿英镑。新任CEO涂帆上任后继续推进改革,哪怕2023年再裁2000-2500人,也没再动过转让核心技术的念头。 如今再看罗罗的选择,与其说是它“不向中国低头”,不如说是被国际政治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手脚。这家百年企业手里的技术确实是宝贝,但也成了烫手山芋,既要扛住市场波动的冲击,又要应付地缘政治的博弈。 它宁愿裁员卖公司也要守着技术,本质上是在商业利益和政治压力之间做了最无奈的选择。而中国市场的机会虽然暂时错过了,但罗罗的故事也让更多人看清,核心技术从来买不来,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研发突破。

0 阅读:0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