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事专家推算,美俄一旦开战,全球可能死亡50亿人。但如果战争发生在中美之间,

风林事儿说 2025-10-23 14:55:13

国外军事专家推算,美俄一旦开战,全球可能死亡50亿人。但如果战争发生在中美之间,情况又会如何?我国防护专家钱七虎院士的回答很干脆:中国有多种防御手段,我们不怕。 钱七虎院士是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的奠基人,深耕防护工程数十年,从三峡大坝的抗炸设计到地下核设施的安全屏障,他亲手参与构建了中国现代防护体系的根基,比谁都清楚我们的“盾”有多坚固。 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纯的火力比拼,而是“矛与盾”的精准对决,尤其弹道导弹饱和攻击被视为最难应对的战术之一,但中国的防御实力早已给出了答案。 就在2025年4月,解放军新型反导系统在实战化测试中,面对一起打击过来的16枚弹道导弹实现了全命中,要知道去年伊朗袭击以色列时,美军和以军部署的“萨德”“爱国者”等多层反导系统,在类似攻击下直接陷入瘫痪,30多枚导弹突破防御命中目标。 而中国这套系统靠双波段相控阵雷达,能同时跟踪30多个目标,还能精准分辨真假弹头,连导弹机动变轨和电子干扰都能应对,这种“智能反导”能力正是钱院士所说的防御手段的鲜活例证。 中国的防御也从来不是被动挨打,而是“攻防兼备”的完整体系。钱院士强调的“多种防御手段”,既包括能拦住对手攻击的“盾”,也包括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的“矛”。 2025年九三阅兵上,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首次集中亮相,东风-61陆基导弹、巨浪-3潜射导弹、惊雷-1空基导弹组成的“大国剑阵”,彻底补齐了战略威慑的最后一块拼图。其中的海基核力量都是在大洋深处存在的,就算是遭遇到了第一波打击,生存概率仍能超过90%,这意味着中国拥有绝对可靠的二次核打击能力。 反观美国,其反导系统在高密度攻击下屡屡暴露短板,而中国既具备拦截多枚导弹的防御硬实力,又有能覆盖全球的核威慑力量,这种“能防能反”的底气,正是钱院士敢说“不怕”的核心原因。 再看钱院士深耕的防护工程领域,那些深埋地下的坚固工事、经过抗炸设计的关键设施,构成了战争中的“生存底线”。当年钱院士主持设计的地下防护工程,能抵御高强度钻地弹攻击,而如今这套理念早已升级到全域防护,从民生设施到军事基地,都具备应对现代战争打击的能力。 对比美俄之间一旦开战可能触发的核灾难,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更讲究“精准对抗”,但中国的防御体系早已考虑到各种极端场景——反导系统拦住常规导弹,防护工事保障核心设施,核力量遏制战略冒险,多道防线层层递进,根本不给对手可乘之机。 钱七虎院士的“不怕”,从来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对中国防御体系的全面掌控。从能拦截16枚导弹的反导网络,到“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再到坚不可摧的防护工程,这些实实在在的手段织成了一张安全大网。 现代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看谁更敢打,而是看谁的体系更完备,中国早已用一次次实测和装备亮相证明,我们既有拦住“万箭”的盾,也有震慑对手的矛,这正是钱院士那句“不怕”背后最硬的道理。

0 阅读:0
风林事儿说

风林事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