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政部长道格·伯古姆表示:过去是我们控制全球,我们对中国实施制裁,现在倒过来中国来制裁美国了!而且,中国的“稀土”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美国的汽车、高科技和国防都会直接受影响,我们必须打破中国的垄断。 伯古姆的焦虑确实戳中了美国的软肋,中国在稀土产业链的话语权可不是喊出来的,是实打实靠全链条优势堆出来的,比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那点优势扎实多了,毕竟半导体还能找盟友代工,稀土这事儿美国找遍全世界也没辙。 其实稀土挖矿真不算难,美国加州的芒廷帕斯矿2025年就能产出3.2万吨轻稀土精矿,产量在全球都排得上号,但这些挖出来的精矿压根没用,最终还得运到中国提纯,加工成高纯度氧化物后再加价返销回去,这就是最现实的差距。 也就是说,稀土真正的门槛在分离提纯环节,这活儿远比想象中复杂,不是有矿就能搞定的。 稀土元素一共17种,化学性质极其相似,就像17种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豆子混在一堆沙子里,要精确分开还得保证每种纯度都达到99.99%以上,差一点就没法用在F-35战机的发动机或新能源汽车的磁体上。 中国的串级萃取法虽然理论公式公开,但实操里的温度控制、试剂配比、流速调节全靠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北方稀土能把稀土氧化物纯度做到99.999%的级别,这种精度背后是上万次实验攒下的技术家底,美国想复制都没地方找经验。 上世纪90年代他们为了规避环保成本,主动关掉了冶炼车间,技术人员流失殆尽,现在重新试错一次就要花几百万美元,企业根本扛不住。 更关键的是环保和成本的死循环,稀土分离会产生大量含氨、氮的废水,处理不好就是严重污染。包头的北方稀土华美公司光废水处理就投了7亿元,才把每天3000吨的硫酸铵废水变成能卖钱的氨肥,年回收的硫酸、氢氟酸等资源还能创造额外收益,这种“变废为宝”的技术让中国企业既能达标排放,又能控制成本。 可美国不一样,德州有家分离厂光环评就耗了两年,废水处理设备投了1.2亿美元,算下来冶炼成本是中国的2.3倍还多,回报率连8%都不到,私人资本压根不愿碰,美国唯一的稀土龙头MP Materials拿了国防部订单,2024年还亏了6000多万美元,全靠政府补贴续命。 这和半导体完全是两码事,半导体芯片能找台积电、三星代工,因为代工环节相对独立,只要设计图到位,盟友能接上力。但稀土是全链条的活儿,从分离提纯到制成钕铁硼磁体,每个环节都得配套,缺一个就玩不转。 美国找遍盟友也没辙,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本来想当替代供应商,可它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堆了120万吨放射性废料,6年都没搞定储存问题,2025年直接被马来西亚政府叫停新矿进口;想从缅甸买重稀土,2024年缅甸政局一动荡,供应立马断了,F-35战机的磁体原料都跟着卡壳。 就算能从巴基斯坦、沙特弄来矿,要么杂质太高提纯成本贵40%,要么得从中国聘技术工人,最后成本比直接进口还高,所谓的“替代供应链”根本经不起推敲。 但偏偏美国又处处离不开稀土,武器、新能源汽车等等各方面都要用到稀土,镓、钕铁硼永磁体等等哪一个都不能缺。不从中国买,自己生产成本直接飙升,从盟友那边采购又供应不上,搞来搞去还是得求到中国头上。 中国的优势早就不是单一环节了,北方稀土从白云鄂博矿的选矿开始,一路做到稀土功能材料,全产业链打通后资源自给率近100%;厦门钨业的原地浸矿技术能把稀土回收率做到90%以上,比行业平均水平还高;金力永磁在包头建的净零碳工厂,年产4万吨高性能磁体,直接垄断了新能源汽车和风电的高端磁钢供应。 现在包头整个稀土产业都实现了废水零排放,连废渣都能循环利用,这种把环保、技术、产能捏合在一起的全链条能力,是美国花15年、砸40多亿美元都补不回来的短板。 美国当年为了短期利益把“脏活累活”丢给中国,现在想重建产业链,才发现技术断代、人才缺口、生态缺失这些坑根本填不上,毕竟稀土产业的话语权从来不是挖几吨矿就能抢来的,而是靠几十年实打实的技术和产业积累堆出来的,这可不是找几个盟友就能破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