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碗更稳的背后,是这些真功夫在撑场子! 云贵梯田、秦岭山区、从黄淮海平原到东北黑土地的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粮食产量稳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突破1.4万亿斤。夏粮创历史第二高产,早稻亩产首破400公斤,秋粮面积略增、长势良好。地方田间的抽水、机收、秸秆还田和科技下田,都让丰收更有把握了。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饭碗稳了,心里也踏实。但这绝对不是天上掉馅饼这么简单,一桩桩实在的劳作,一次次改进的技术堆出来的成果。中央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政策接连发力,财政、科技、基层组织纷纷下场才有了今天的丰收。大家都是好样的! 农机“跑起来”了。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精量播种机,干活更省力:人不用扎在田里,效率大幅提升。 科技“下到地头”。土壤检测、遥感预警、病虫智能防治,种地变“工程”,风险可把控。 组织和制度硬核。高标准农田、产销协同、农村新农人队伍,都在把“种好田、稳产量”变成可复制的样板。 这几年极端天气频发,水利调度、应急能力和地方执行力才是真正的护盘神兵。每一粒粮食后面,都是农人的汗、政策的力和科技的加持。 粮食稳了,民心也稳了。但路还长。你家乡今年收成如何?村里有没有新技术入田? 评论里说两句,分享下真实的丰收现场,让更多人听到田里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