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达成一致,赢麻了。中国将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猪肉,包括冷冻肉、冰鲜肉

裂谷长河娱乐 2025-10-23 17:51:40

哈萨克斯坦与中国达成一致,赢麻了。中国将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猪肉,包括冷冻肉、冰鲜肉、猪内脏等副产品以及热加工制品,目标年进口约10万吨,虽然不多,仅占中国年消费量的5500吨的0.18%,但是,对于哈萨克斯坦而言,创造了更多机会以及外汇的收入。 说起这个事儿,得从哈萨克斯坦的农业底子聊起。这国家在中亚算得上是个大玩家,土地广袤,养猪业发展得有模有样。哈萨克斯坦的猪肉生产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那里气候适合畜牧,存栏量稳定在百万头级别。根据官方数据,2020年全国生猪存栏就达到了93.62万头,虽然中间有波动,但到2025年,他们的目标是冲到120万头。这不是空谈,哈国养猪户联盟早几年就放话,要把多余产能往外推。国内消费呢?人均一年猪肉吃得少,不到5公斤,总量也就10万吨左右。结果就是,年产量能到40万到50万吨,富余部分得找出口头路。过去主要卖给俄罗斯和周边国家,但市场有限,价格还压得低。现在瞄上中国,这步棋走得稳当。 协议签得是2025年10月15日,在上海,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和中国海关总署直接对表。文件叫《输华猪肉检验检疫和安全要求议定书》,内容直奔主题:允许哈方猪肉及其制品进中国大门。品种齐全,冷冻的、冰鲜的,还有猪内脏、猪蹄这些副产品,甚至热加工的香肠火腿啥的,都在名单上。这不是小打小闹,哈方一开始就定调,年出口目标10万吨。听起来不多,但对中国来说,猪肉市场年消费量5600万吨,这10万吨只占0.18%,跟大海里扔颗石子差不多。可对哈萨克斯坦,这笔生意实打实能拉动经济。外汇进来,农场主有钱升级设备,工人多点活干,产业链条就活络起来了。 为什么哈萨克斯坦能卖猪肉到中国?先说宗教这关。哈国穆斯林占七成多,按常理猪肉是禁忌,但现实没那么绝对。北部有大量俄罗斯裔和斯拉夫人,饮食习惯跟欧洲接轨,猪肉消费传统根深蒂固。全国养猪场多在这些区域,生产链条成熟,检疫标准也跟得上国际水平。中国海关这几年对进口肉类把关严,但哈方通过了风险评估,证明本地猪瘟防控到位,疫苗覆盖率高。这协议一出,哈媒直呼是“重大事件”,因为之前零企业有资质卖猪肉到中国。现在大门开了,首批企业已经在排队申请注册,预计年底就能见货过关。 从贸易数据看,中哈农业合作本来就热火朝天。作为一带一路沿线伙伴,两国农产品往来早不是新鲜事儿。2022年,中哈农产品贸易额9.3亿美元,哈方出口增长128.6%。去年到今年,哈国对华食品出口涨了6倍,金额2.54亿美元,中国占他们食品出口13.5%。猪肉协议只是冰山一角,之前5月签的家禽出口协议已经落地,哈鸡肉开始源源不断进中国市场。这回猪肉跟上,等于肉类出口篮子更全了。哈方不光卖原料,还想拉中企投资冷链物流和加工厂,用人民币结算,降低汇率风险。长远看,这能帮哈萨克斯坦分散出口依赖,少靠石油天然气那几样,农业占比提一提,经济更稳。 中国这边呢?猪肉进口需求一直稳,2025年前4个月就拉了36万吨货。来源国多,欧盟的、巴西的、美国的,但最近欧盟猪肉被甩了临时反倾销税,15.6%到62.4%不等,这让亚洲供应商机会大了。哈萨克斯坦位置好,铁路直通霍尔果斯口岸,三天车程,运输成本低。品质上,哈猪肉以瘦肉率高、脂肪适中著称,适合加工成火腿肠或内脏制品。进口后,主要流向中西部市场,那里消费偏好实惠肉源。虽说总量小,但这协议标志着中亚肉类贸易新起点,哈国成了全球首个穆斯林多数国家卖猪肉给中国,打破了不少刻板印象。 再深挖哈萨克斯坦的养猪业,你会发现它不光是数量多,技术也跟得上。政府补贴饲料和疫苗,合作社模式普及,大农场用自动化喂养系统,减少人力。2023年,哈肉类总消费126万吨,牛肉禽肉占大头,猪肉只6.87万吨,但出口潜力足。过去几年,哈猪肉主要外销俄罗斯,去年几十万吨,但价格波动大。中国市场稳定,需求刚性,这10万吨目标一实现,哈农场主收入能多两成。外汇回流,还能刺激周边产业,饲料厂、屠宰场、包装企业全链条受益。农村就业率升,年轻人少点往城里挤,社会稳点。 中哈合作这事儿,说白了是互利双赢。中国拿稳定货源,哈萨克斯坦拓宽销路。协议里检疫条款严,哈方企业得注册,海关抽检全程跟进,标准对标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这不光管猪肉,未来牛羊肉、乳制品也能借势推。2023年中亚五国对华农产品出口16.69亿美元,增长55.67%,中国进口逆差4.63亿,但这拉动区域经济。哈萨克斯坦作为桥头堡,地理优势明显,丝路经济带上,农产品通道越建越宽。想想看,哈小麦、哈水果早进中国了,现在肉类跟上,餐桌选择多,价格稳,消费者实惠。总的来说,这笔猪肉生意小门道大。哈萨克斯坦用实际行动证明,经济合作不看标签,看实效。

0 阅读:51
裂谷长河娱乐

裂谷长河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