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脑梗塞患者出院后,家里人常说一句话:“你就别动了,好好在家躺着休息。”这句话听起来充满关心,但对医生而言,却像是在给病人“加风险”。脑梗塞不是靠静养能恢复的病,相反,有些看似温和的行为,往往会让身体再遭重创。 在临床中,我见过太多因为“过度休息”而病情反复的患者。长时间卧床,会让血液像堵在狭窄的水管里一样流动缓慢。这样一来,血液容易变黏,静脉中形成血栓。如果这团血栓脱落,顺着血流进入肺部,就可能引起肺栓塞,这种并发症比脑梗还要凶险。医生建议,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患者要做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比如抬腿、握拳、坐起等,这些微小的动作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逐步恢复。 有的家属担心康复慢,便自行给病人买各种“补脑药”和保健品,甚至同时服用好几种药。这种做法很危险。脑梗塞的治疗讲究精准,抗血小板药、降压药、调脂药缺一不可,但必须遵医嘱使用。擅自加量、混用药物或听信偏方,容易导致肝脏负担过重,甚至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真正的恢复,不在“吃得多”,而在“吃得对”。 血压控制不当,是另一大隐患。很多患者以为只要按时吃药就行,但血压忽高忽低的波动,比持续偏高更危险。血压不稳,会让脑部血管一直处在高压力下,容易再次堵塞。医生建议将血压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并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情绪激动、突然用力、剧烈运动,都可能让血压急剧上升,成为二次中风的导火索。 还有一种被忽视的风险:高血糖。即便不是糖尿病患者,脑梗塞后若血糖长期偏高,也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变脆,修复变慢,更容易形成新的血栓。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保持在稳定范围内,不要等出现口渴、尿频等症状才重视。控制血糖,与控制血压一样重要。 很多人以为康复期就是“多睡觉、少动弹”,其实这是误区。脑梗塞后的恢复过程更像是在修桥补路,既要防止血栓再次形成,又要让身体重新适应活动。适度运动、科学用药、稳定血压血糖,三者缺一不可。 医生常说,病不是拖出来的,但复发往往是“养”出来的。真正的休息,不是躺着不动,而是让身体在安全范围内重新运转。能管住嘴,能稳住血压,能坚持适度活动,才是真正让身体走向康复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