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鲁比奥接受采访时谈及中美港口博弈,他说:“这或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

史鉴奇谈 2025-10-24 15:05:45

10月22日,鲁比奥接受采访时谈及中美港口博弈,他说:“这或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但美国并非靠它施压中国,而是将它视为纠正中美不公平贸易的长期政策,去年中国交付了全球近60%的船舶,新订单中超过3/4都流向了中国船厂,美国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振兴美国本土造船业,尤其是汽车运输船和LNG船等高端船型的制造,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公平的竞争环境!”   就说汽车运输船吧,前几年全球汽车出口猛增的时候,这类船一度“一船难求”。中国船厂抓住机会,不仅快速扩产,还在设计上做了优化,比如增加甲板层数、提升装卸效率,现在中国造的汽车运输船,单船能装8000多辆汽车,而且交付周期比韩国船厂短3到6个月。   反观美国,本土早就没了成规模的汽车运输船生产线,之前想重启项目,光图纸设计就花了快两年,还得从日韩引进核心设备,成本一下就上去了。   LNG船更是造船业的“皇冠明珠”,技术难度极高,以前全球就韩国三星、现代重工等几家能造。中国船厂从2000年开始攻关,花了十几年时间吃透殷瓦钢焊接技术——这种薄如纸片的钢材,焊接时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中国工程师硬是练出了“毫米级”的手艺。   现在中国造的LNG船,不仅储罐容量达到17.4万立方米,还能用更环保的燃料,运营成本比传统LNG船低15%。   去年中国船厂接了全球45%的LNG船新订单,而美国本土至今还没有能独立建造大型LNG船的船厂,想造只能找欧洲或韩国合作,光合作分成就能让成本增加20%以上。   鲁比奥说要“公平竞争”,可美国自己的政策就没少给中国造船业设坎。前两年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里面规定用美国船厂造的船舶能享受30%的税收抵免,还限制联邦资金采购外国造的船舶。   这还不够,美国还游说欧洲国家,让他们别跟中国船厂合作,甚至给东南亚国家施压,要求他们优先选择美国或欧洲的船舶。   可市场不傻,去年欧洲一家航运公司本来想跟美国船厂签汽车运输船订单,算下来每艘船要比中国造贵800万美元,交付还得等18个月,最后还是转头跟中国船厂签了合同。   中国造船业的优势还不止在技术和成本上,供应链也稳得很。中国有完整的船舶配套产业,从大型曲轴、螺旋桨到导航系统,国内都能生产,不用看别人脸色。   就拿船舶用的大型柴油机来说,中国潍柴动力造的柴油机,功率能到1.2万马力,可靠性比进口的还高,价格却低25%。   反观美国,船舶配套产业早就断链了,造一艘普通货轮,得从德国进口柴油机、从日本进口导航系统、从中国进口钢构件,光供应链协调就得花好几个月,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整个项目就得停滞。   鲁比奥想振兴美国本土造船业,可现实摆在那儿。美国造船工人老龄化严重,35岁以下的工人只占15%,而中国船厂35岁以下工人占比超过60%,还每年从职业院校招毕业生。而且美国船厂的生产效率也跟不上,中国船厂造一艘10万吨级的散货船,最快60天就能下水,美国船厂至少要120天,人工成本还比中国高3倍。   去年美国政府给本土造船业拨了50亿美元补贴,结果到现在只建成了3艘中小型货轮,反观中国,用同样的时间建成了28艘大型船舶,其中还包括5艘LNG船。   再说港口博弈这事儿,中国不仅造船厉害,港口运营能力也全球领先。中国有7个港口进入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榜单,上海港更是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去年吞吐量突破4700万标准箱。   中国港口还普遍用了自动化设备,比如深圳盐田港的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比传统码头高50%,出错率却低90%。美国最忙的洛杉矶港,至今还有一半的装卸工作靠人工,去年因为工人罢工,拥堵了快两个月,光滞港费就赔了20亿美元。   鲁比奥说这是“没有赢家的博弈”,可从现在的情况看,美国要是不放下偏见,继续搞保护主义,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全球航运公司要的是性价比高、交付快的船舶,中国船厂正好能满足这些需求。   去年美国一家汽车出口企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汽车运输船,不得不把出口量缩减了15%,损失了近10亿美元营收。要是美国真把中国造船业排除在外,未来想扩大汽车、能源出口,只会更难。   中国造船业也没停下脚步,现在已经开始研发更先进的绿色船舶,比如用氢燃料的集装箱船、带太阳能板的散货船,还在推进船舶智能化,比如用5G技术实现远程操控、用AI优化航行路线。   这些技术一旦成熟,中国造船业的优势只会更大。鲁比奥要是真为美国造船业着想,与其喊着“公平竞争”,不如想想怎么提升本土的技术实力和生产效率,毕竟市场从来不会为保护主义买单。

0 阅读:73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