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0块生个娃?我妈笑出假牙:当年生我,鸡蛋都比这金贵! 凌晨两点,闺蜜小

忆优 2025-10-24 16:42:35

3600块生个娃?我妈笑出假牙:当年生我,鸡蛋都比这金贵! 凌晨两点,闺蜜小敏在家庭群里发了个灵魂拷问:“咱市生育补贴申请通道要开了,一年3600,生不生?”紧接着我妈秒回:“生!咋不生?当年生你,你爸托人弄两斤鸡蛋都得搭条烟,现在政府送钱,你还犹豫?” 我盯着手机屏幕乐了,这届年轻人的生育焦虑,愣是被“3600块”搅成了大型段子现场。有人算完账吐槽:“一年3600,够给娃买三罐进口奶粉,剩下的钱连个尿不湿都不够,这是鼓励生育还是考验数学?”也有人晒出邻居家的离谱操作:为了抢补贴名额,夫妻俩假装吵架闹离婚,结果被居委会大妈当场拆穿——毕竟俩人上个月刚一起给娃订了周岁宴。 说起来,现在养娃哪是“添双筷子”的事儿?我表妹去年生了娃,光月子中心就花了五万,孩子满月体检,医生建议补点DHA,一打听进口的一瓶就要四百多,表妹当场就跟妹夫说:“要不咱再生个?俩娃平分一瓶,能省点钱。”这话听着像玩笑,可藏着多少年轻人的无奈? 前阵子刷到天门市的新闻,说2024年出生率反弹了17%,靠的就是真金白银的补贴。评论区里吵翻了天,有人说“给钱总比不给强,蚊子再小也是肉”,也有人反驳:“要是房价能降点,学区房不那么离谱,比给这点补贴管用多了!”这话我太认同了,我同事老周,为了让儿子上重点小学,把老房子卖了,在学校旁边买了个四十平的老破小,月供八千多,现在看见“生育补贴”四个字就摇头:“这点钱,还不够我还半个月房贷。”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只看钱。我小区楼下的张阿姨,去年帮女儿带二胎,每天推着婴儿车在广场上跟老姐妹们聊天,说得最多的就是“现在政策比以前好多了”。社区里开了托育班,一个月只要八百块,女儿下班后能去接娃,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请假扣工资;去医院产检,医生还会主动提醒能报销多少,甚至帮忙预约产后康复课。张阿姨说:“不是年轻人不想生,是怕没人帮、没人管,要是到处都能这么方便,愿意生的人肯定多。”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我小时候的事儿。那时候我妈生我,单位给了半个月产假,我爸请了三天假就去上班了,我妈只能一边带娃一边做饭,有次抱着我炒菜,差点把锅烧了。现在呢?我表姐生娃,公司给了五个月产假,姐夫还有二十天陪产假,俩人轮流带娃,还能抽空出去看个电影。这么一看,这些年的变化确实大,只是跟年轻人的期待比起来,还差那么点儿意思。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太“矫情”,以前条件那么差都能生好几个,现在给补贴还不满足。可这话真没道理,以前养娃是“放养”,现在养娃是“精养”:从怀孕开始就要做各种产检,出生后要打疫苗、上早教,上学了要报兴趣班、辅导作业,哪一样不要钱、不要精力?就像我闺蜜说的:“不是不想生,是生得起养不起,养得起教不起,教得起陪不起。” 其实,大家纠结的从来不是3600块多不多,而是能不能看到养娃的“盼头”。要是托育机构再多一点,不用排队到明年;要是学区房再便宜一点,不用掏空六个钱包;要是公司能多理解一点,不用因为怀孕就被调岗降薪……那时候,就算没有补贴,说不定也有很多人愿意多生一个娃。

0 阅读:1
忆优

忆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