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安世破产了谁的损失大?答案很简单,目前安世半导体是100%的中资企业,当初

宝林谈古论今 2025-10-24 16:50:54

有人问安世破产了谁的损失大?答案很简单,目前安世半导体是100%的中资企业,当初花了几百亿,真金白银收购的。所以说,安世半导体如果最终破产了,那么损失的只有中企。至于荷兰,原本就是抢夺的,能有什么损失呢? 安世这摊子事得从收购说起。这家全球排得上号的汽车芯片厂商,源头能追到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后来从恩智浦剥离出来独立运营。 2018年的时候,闻泰科技下决心进军半导体行业,花了三百多亿真金白银把它拿下,后续还不断加码,直到完全控股,这可是中国企业首次收购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半导体公司。 三百多亿不是小数目,对闻泰科技来说更是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为了把重心往半导体倾斜,这家原本的手机ODM龙头甚至在逐步剥离老业务。 到2024年10月,安世已经还清了前期所有债务,业务越做越大,2025年半年报里,光半导体业务就贡献了七十八亿多的营收,占比超过三成,可见中企在这上面投了多少心血。 可谁能想到,美国那边一纸管制令打破了所有平静。2024年底闻泰科技被列入“实体清单”,2025年9月,美国又搞出个“穿透规则”,把出口限制扩大到安世半导体。 更离谱的是,美国管制刚落地一天,荷兰政府就立马跳出来,拿冷战时期的《货物可用性法案》当幌子,以“治理严重缺陷”为由插手安世的管理。 这法案荷兰史上从没用过,说白了就是借着“国家安全”的名头行抢夺之实。他们直接冻结了安世的全球资产和知识产权调整许可权,还把闻泰科技实际控制人张学政的职务给停了,甚至把中资持有的股份都托管给了第三方,硬是让闻泰科技一夜之间丢了对核心子公司的控制权。 现在要是安世真走到破产那一步,最先被砸中的就是闻泰科技。当初三百多亿的收购款不说,这些年为了让安世发展,在研发、产能扩张上的投入全得打水漂。 闻泰科技的股价已经因为这事儿连续两天跌停,市值蒸发超百亿,要是破产成真,后续的连锁反应更不敢想。 安世可不是普通小公司,它手里有一万六千种产品料号,功率分立器全球市占率约一成,车规级MOSFET和二极管领域更是达到一成五,在汽车芯片圈仅次于德国英飞凌和美国安森美。这么重要的资产砸在手里,闻泰科技的半导体转型战略等于直接夭折,前期所有布局都成了泡影。 更揪心的是产业链上的连锁损失。安世最大的封装测试基地在东莞,四千名员工要靠它吃饭,这里承担了全球七成的产品封装。现在东莞工厂已经出现供应链问题,部分原材料年底就可能用尽。一旦破产,这四千个岗位要受影响不说,国内依赖安世芯片的汽车厂商、电子企业都会跟着断供。 虽然欧美车企也发了警告,说库存只能撑几周,但他们还能找其他供应商替代,无非是认证和产能提升要花几个月时间。可对闻泰科技来说,安世是半导体业务的核心支柱,倒了就没了替代品,这种损失是毁灭性的。 反观荷兰,从头到尾就没掏过一分钱真金白银,哪来的损失可言。安世本来就是中企合法收购的资产,荷兰是仗着总部在当地,借着美国的压力强行接管的。 他们所谓的“管理”不过是摆摆样子,既没投入资金救企业,也没参与实际运营,说白了就是想空手套白狼,把中企多年经营的成果攥在自己手里。 就算安世真破产,荷兰政府最多就是少了个可以拿来做文章的筹码,既不会亏掉本金,也不会影响本国产业链——毕竟荷兰的核心半导体企业是ASML,安世的死活跟他们的光刻机业务八竿子打不着。 再说了,荷兰这波操作本就是帮美国出头的试探。美国想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自己不好直接下手,就让最亲美的荷兰当马前卒。荷兰一边抱着美国的大腿,一边想借着安世拿捏供应链,算盘打得噼啪响。 可他们压根没考虑过企业的实际运营,接管后没多久就闹出“不发中国员工薪水”的风波,虽然安世中国后来澄清了,但也能看出荷兰根本没心思好好管企业。 这种情况下,安世要是破产,荷兰只会把锅甩给中美博弈,自己拍拍屁股走人,反正从头到尾都是无本买卖,损失两个字跟他们沾不上边。 说到底,安世破产的损失账其实特别清楚。中企投了三百多亿真金白银,耗了好几年心血把企业做起来,一旦倒下就是真金白银和战略布局的双重崩塌。荷兰呢,不过是个趁火打劫的角色,抢来的东西碎了,自然不会心疼。 这事儿也给所有出海的中企提了个醒,在政治强权面前,商业规则有时候真的不堪一击,可最让人憋屈的还是这种明明受了损失,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的无奈。

0 阅读:109

猜你喜欢

宝林谈古论今

宝林谈古论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