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狂扫3亿股!2元稀土股成香饽饽,是捡漏还是下了一盘大棋?“2块钱的票全是垃

赣州刘云 2025-10-24 22:19:41

机构狂扫3亿股!2元稀土股成香饽饽,是捡漏还是下了一盘大棋?

“2块钱的票全是垃圾”?机构用真金白银打脸了!2025年三季度,三只2元左右的稀土股被机构悄悄买入近3亿股,北向资金同步加仓超15亿元。散户避之不及的低价股,成了机构的“心头好”,这背后藏着三重硬逻辑,绝非盲目跟风💥

偏见该破了:低价稀土股藏着真价值

说起2元股,散户第一反应是“业绩差、风险高”,但稀土板块偏不按常理出牌。2025年三季度,股价低于3元的稀土股中,4家净利润同比增长超20%,毛利率超25%,碾压不少5元以上的制造业个股。

关键在于稀土的“战略属性”——作为新能源汽车、风电、芯片的核心原料,它被称为“工业维生素”,且国内开采受配额严格管控。机构抄底的这类低价股多是国企,有矿有产能,只是股价暂时没跟上基本面,恰好成了布局良机。

硬逻辑一:有矿就是话语权,成本优势甩同行几条街

稀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不是技术,而是“采矿权”。国家每年开采配额固定,拿到配额就等于握着“长期饭票”。某2.3元稀土股旗下两大矿山年开采8000吨稀土氧化物,占全国总配额5%,自有矿山开采成本仅2.5万元/吨,比外购成本低一半,每吨多赚2.5万元。即便2024年稀土价跌15%,其毛利率仍稳超20%,比无矿同行高6个百分点。

若手握中重稀土矿更赚——镝、铽等中重稀土是新能源、军工刚需,中国南方矿占全球储量90%以上,这类资产堪称“战略级金矿”。

硬逻辑二:订单排到半年后,业绩有实打实支撑

散户怕低价股“没生意”,机构早摸清了订单底细。被加仓的2元稀土股订单量同比增10%-15%,多是头部企业的长期单。某2.1元稀土股已签20亿元新能源车企订单,含“保价条款”锁定一年利润,还拿下风电企业5000吨订单,交货排到2025年三季度。

需求端更是爆发:每3辆电动车就有1辆用稀土永磁电机,风电年耗稀土2.1万吨,人形机器人单台需3.5kg钕铁硼,2025年高性能钕铁硼需求增速超17%。

硬逻辑三:踩中周期反转,机构在赌“双击行情”

机构买3亿股是“分批建仓”:二季度买8000万股,三季度买1.2亿股,四季度补1亿股,精准踩点行业周期。2023-2024年行业调整期已过,2025年供给受配额限制难增量,需求却持续爆发,供需缺口扩大。

价格拐点早已显现:2025年9月稀有稀土金属冶炼价格指数达135.4,同比涨35.4%;氧化铽飙升至698.5万元/吨,氧化镝达161.5万元/吨。这像极了2019年机构抄底3元稀土股,两年后股价涨至8-10元,赚的正是“周期反转的钱”。

避坑指南:两类低价稀土股绝对别碰

机构加仓不代表闭眼冲,这两类股暗藏陷阱:

- 伪稀土股:名字带“稀土”,实则靠贸易赚差价,稀土相关营收不足30%,毛利率低于5%,纯属蹭概念。

- 有矿无技术股:采矿权在手但冶炼技术落后,产品纯度不达标,接不到高端订单,净利润常年徘徊在亏损边缘。

区分关键看两点:①“稀土开采+冶炼”收入占比超70%;②近三季度有连续大额订单公告,缺一个都别碰。

机构扫货2元稀土股,本质是看透了“低价≠低价值”。投资赚的是“价值回归的钱”,与其被股价数字迷惑,不如学机构看资源、查订单、判周期。但也要提醒,稀土价波动大,盲目跟风风险高,需谨慎布局~

0 阅读:1156

评论列表

游鱼

游鱼

4
2025-10-25 21:49

一篇误导大众的文章!垄断稀土靠的是冶炼技术。

赣州刘云

赣州刘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